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樊锦诗谈河南融入丝路经济带:中原文化增色丝路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2014年7月9日)作者:
发表时间:2014-07-17
字号:/
    “不少日本人来到敦煌,称敦煌莫高窟文化是他们的文化之源。我跟日本朋友说,古代河南和陕西等中原地区文化,是敦煌莫高窟文化之源。河南洛阳是九朝古都,是南北交通枢纽,物产丰盛,人文荟萃。包括河南在内的古代中原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核心地区。古丝绸之路,是东西交通和贸易之路,也是东西文化交流之路。中原文化是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75岁的樊锦诗说起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河南的关系,脸上焕发着动人的光彩。
  樊锦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敦煌:“敦煌是古代中国的西大门,是古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汇的战略要地。举世闻名的莫高窟,留下了中原文化对它影响的大量实证。如北魏孝明帝第四代孙东阳王元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分别于公元525~544年、565~576年出任瓜州(即敦煌)刺史,文献记载他们都是洛阳人氏。建平公、东阳王在莫高窟各修一大窟。东阳王还带来了洛阳流行的新的绘画风格。莫高窟壁画自此出现了中原瘦骨清像的佛教人物形象。莫高窟藏经洞还出土了不少东阳王元荣抄写的佛经,如《阅紫录仪》、《龙门赋》等。”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画家创造了将佛经中故事譬喻演绘成图的、具有中国文化艺术特点的佛教‘经变画’,为世界佛教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唐代中原的知名画家,几乎无不从事佛教寺院‘经变画’的绘画。而且,莫高窟唐代洞窟大量的‘经变画’内容,与《历代名画记》记载的唐代长安、洛阳寺院的‘经变画’内容完全相同。这些事实证明,享誉世界的敦煌唐代‘经变画’,渊源于西安和洛阳。”
  樊锦诗说:“从上述推知,当时长安和洛阳的众多寺院,集中了许多著名画家,他们为佛寺绘制‘经变画’,特别像洛阳敬爱寺这样的皇家寺院,其建筑和壁画水准之高不难想见。可以说,那个时代最华彩、最精美的壁画是在长安、洛阳。可惜的是,繁华的两京地区由于改朝换代和战乱频繁等原因,这些寺院建筑及其壁画已湮灭无存,幸运的是敦煌壁画得以保存了下来。”
  “洛阳是中国境内古丝绸之路东端的重镇。以长安、洛阳为代表的华美与优雅的中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敦煌,滋养了敦煌文化。敦煌作为中西文化交融荟萃之地,保留着中华文化的华美篇章。”
  樊锦诗说,“敦煌,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战略枢纽。《元和郡县图志》中解释说:敦,大也,以其开广西域,故以盛名。”
  “自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在敦煌建郡以后,它的行政建制,教育、文化,包括农业,都受到了中原的影响。”说起中原与敦煌的关系,樊锦诗引证说:《三国志•仓慈传》注引《魏略》:“至嘉平(公元249~254年)中,安定皇甫隆……为敦煌太守。初,敦煌不甚晓田……隆到,教作耧犁,又教衍溉。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皇甫隆为敦煌引进中原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使敦煌的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樊锦诗说,唐及其以前,中国与西方来往的主要通道是陆上的沙漠丝绸之路,这同中原与敦煌都有关系。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笃信佛教的胡太后,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选派敦煌人宋云和洛阳崇立寺高僧惠生“向西域取经……渡流沙”(即敦煌),去了西天(印度)。唐朝河南缑氏(今偃师)玄奘公元627年离开长安,从敦煌东侧的瓜州玉门关出境,西行去印度取经,18年后回国,在于阗(今新疆和田)托人给唐太宗上表请示行止,后得到唐太宗回信,表示欢迎,并令于阗、敦煌派人迎送。
  漫长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到处可见河南人的身影。今天,河南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樊锦诗说:“东西方之间、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文明对话、和平友好、和谐共存的历史事实,凸显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恢复古丝绸之路的合作,继续发扬丝绸之路互通有无的精神。这对我国中西部诸省是一次开放自我、融入国际贸易文化的机遇。”
  她说:“河南要发挥河南的特点,不是照搬人家。你有特点了,别人都会主动联络你。河南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特点,是代表中国文化体系的中原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特点。在经济贸易之外,要做足文化:向丝绸之路传送既现代又古老的中原文化。”
  “郑州拥有每周一个班次的亚欧货运班列,这已经很有河南的特点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各省,就是各发挥各的优势,各做各的特色。我觉得河南开启的亚欧班列,不仅仅是贸易的班列,也是文化的班列。深入了解中亚各国市场与需求,把河南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做成文化产品,也可以与沿途的陕西、甘肃、新疆合作,在中西亚进行文化合作,在欧洲举办丝绸之路文化展、丝绸之路现代艺术展等。丝绸之路还将继续延伸,和平与友谊、对话与交流,中原将继续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樊锦诗认为,中国文明乃至任何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几乎沐浴在丝路花雨之中,那就是包容、信任、学习、交流。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是不同语言和不同信仰的人们互相信任合作的光明之路。河南还要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以文化促经济,演绎自己的古老文明,让中亚乃至世界都加深对河南文化的了解,从而热爱中原,愿意在中原投资、贸易,这就成功了。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和地区不仅仅是贸易中的主动者,而且也要向世界传播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有如此理念,河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一定会大有作为。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