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舒乙:贝家花园的故事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
发表时间:2014-05-14
字号:/
    我对贝家花园感兴趣是始自2005年,那一年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理工大学讲演时,提到法国大诗人圣•琼•佩斯写长诗《阿纳巴斯(远征)》是在北京西郊海淀,多年之后于1960年他因这部长诗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消息引起北京民间的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便到海淀区去寻找那创作诗歌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被他们找到,是在海淀区管家岭的一个被称作“桃峪”的小地方。我曾随着文史专家张文大先生去过那里。他是海淀北安河村的人,自幼就熟悉那一带。他又顺便带我看了桃峪附近和法国朋友有关联的景点,其中就包括“贝家花园”。我去的时候“贝家花园”尚未开放,但保存得不错,门窗都用砖封上,免得闲杂人员入内。
  贝熙叶大夫建“贝家花园”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初,距今已有90多年。雕楼的门额上至今保留有李石曾先生题写的石匾,上有“积德济世”4个大字。雕楼分上下三层。每层面积大致25平方米。原来这是贝熙叶大夫在郊外的诊室。贝大夫的口碑非常好,对那些贫苦村民和农民他免费看病,不收一文钱,还主动给药。他是个大人道主义者。雕楼底层是候诊室,二层是他的诊室,有小洗手池,三层是药房,三层之上有平台,登上去可眺望四外,远远地一直能看见北京城。
  在上世纪上半叶,北京西郊妙峰山下曾经是法国朋友们喜爱的一个地方。中法大学附中建在这里,实验林场也在这里。李石曾先生也曾在这里建设他的新生活基地和模范村,推行他的新生活运动,又办学校,又建医院,还建新农村,而李石曾又是中法大学的创始人和中方校董,一向和法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可称是近代中法友谊的奠基人和核心人物之一。著名的中国进步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就是在他的推动下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就因为如此,“贝家花园”选择了建在这里,其他的法国朋友,如蓝荷海先生,也是一位中法大学的教员,也在此建有住宅。圣•琼•佩斯不仅选择在这里小住,还住在桃峪的一座小道观中写诗。另一位法国著名汉学家铎尔孟教授不光喜欢这里,甚至还在这里买下了一块坟地,准备长眠于此。而他们都为中国做了大量好事,是中国人民最可信赖的好朋友。
  鉴于如此,我曾建议将闲置了半个世纪的“贝家花园”修建成一座“中法文化交流纪念馆”,集中展示以贝熙叶、铎尔孟和圣•佩•琼斯3位为代表的法国朋友的杰出事迹,让它变成一座伟大中法友谊的闪亮窗口。这个建议迅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赞同和支持,也得到了法方朋友的热烈响应,还得到了小贝大夫的赞成。北京市和海淀区也积极行动起来,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如果在2014年下半年的某个时间这座在“贝家花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法文化交流纪念馆”真能够揭牌落成的话,那无疑又是送给中法建交50年纪念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可以和习近平主席刚刚在法国里昂市为之挂牌揭幕的中法大学历史博物馆交相辉映,成为一对纪念中法友谊长久的双子座。
  我昐望它能成功!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法国医生贝熙叶,他是不朽的。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