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舒乙聊中原文化:河南没有利用好文化名片

信息来源:河南商报作者:
发表时间:2014-04-28
字号:/

    从洛阳龙门石窟到登封少林寺,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到郑州机场二期建设项目,3天来14个国家的外交官在厚重河南之旅中用心体验中原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原文化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塑造个性?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提升知名度和能见度?昨天下午,他们聚首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在“灿烂的中原文化与发展的新河南”论坛上与省内外文化名人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的碰撞。

 

  聊文化
  “我见过世界上最棒的机场,不仅有先进完备的硬件设施,还布置了大量的雕刻艺术品、瓷器、陶器,甚至有最棒的艺人在表演、最民族的服装在展示……郑州机场也完全可以利用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装饰自己,借助中原文化的独特优势,把文化历史元素镶嵌进去。”———舒乙
  故事——美丽的石头会说话
  首届“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行”活动中,有一位特殊的老者,他就是舒乙,中国著名文学家老舍之子。昨天的论坛上,他讲了四个中原文化故事:甲骨文的故事、龙门石窟的故事、两个首都、人口大迁徙的故事。
  舒乙说,1899年,河南安阳,距郑州只有不到250公里,那里有一个叫小屯的小村,在那儿发现了甲骨文。在他看来,这一文化血脉源头说明,只有中华文明是延绵不断、一脉相承的,以文字为代表,一直由甲骨文衍变发展下来,至今已有5000年。
  谈起开封,舒乙说,开封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城市,当时它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美国纽约。那里有最美丽的宋徽宗的皇家花园艮岳仙山,宛如人间天堂。这座仙山用南方太湖中一种奇特而美丽的观赏石堆砌而成。此石被称为“太湖石”,有瘦、露、透的特点,与当今模特的标准不谋而合。
  如今的开封仍有大批古迹名胜可看,今日开封城的下面有六座历史上完整的开封城依次埋藏在黄河水大泛滥留下的黄沙里,成为一大历史奇迹。
  观点——河南没有利用好文化名片
  中原文化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塑造个性?舒乙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河南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然而在现代建设中并没有深入挖掘和利用文化这一名片。
  舒乙认为,河南完全可以借助中原文化的独特优势,在机场建设等经济活动中镶嵌多重文化元素。诸如可以在博物馆或礼品交换的地方,利用河南的文化宝贝做成各式各样的礼品。诸如龙门石窟附近的工艺品店可以定制一些印染龙门石窟元素的丝巾,又便宜又有纪念意义,为什么不做呢?还有男人们系的领带,完全可以嵌入汉文化元素,那样会特别棒。
  “一说到纪念品,景区一哄而上推熊猫,这完全没必要。”舒乙告诉河南商报记者。
  文化作品要创新表达形式
  前段时间老舍先生的《茶馆》在郑州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谈及话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舒乙说,话剧是一种特别好的艺术形式,但观众相对较少,若借助电视及一些先进的媒体手段,影响会不得了。
  他认为,话剧的持续存在,让这一艺术的魅力不至于消亡。然而,与此同时,它还需要与当今其他传播手段相结合,不仅科技需要创新,文化文学作品更要创新表达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

    聊姓氏
    目前中国人口前100位姓氏中,有七八十个起源于中原。炎黄子孙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中原出发四处播迁,如今散布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河洛郎”,就是众多中原移民的血脉印记。——张宝明
  华人血脉之根在河南
  洛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张宝明教授长期以来研究思想史,在看待中原文化的传播价值这一问题上,他首先从思想者老子入题。他认为,河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之根。
  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礼乐文明传统,后来到了东周时期,天下大乱,山东的孔子来到河南洛阳,向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请教礼乐制度,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发生在洛阳的一次伟大的思想碰撞。后来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老子则离开洛阳西行,在函谷关写成《道德经》,孔子、老子是影响人类文化思想史的伟大人物,其思想的形成与我们脚下的这片古老的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张宝明认为,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同样可以追溯到中原。不仅黄帝、炎帝等人文始祖在中原大地留下了众多足迹,而且作为中华民族根亲标志的姓氏也大多起源于中原。
  据统计目前中国人口前100位姓氏中,有七十八个起源于中原。比如他的姓氏“张”就起源于河南濮阳,黄帝的孙子挥公最早发明了弓箭,担任制作弓箭的长官,他的后人就以张为姓,挥公的墓园就在河南濮阳县。
  炎黄子孙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中原出发,踏上了四处播迁的征程,如今散布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河洛郎”,就是众多中原移民的血脉印记。
  大使互动
  问题——文化体验还有欠缺
  “昨天晚上看了少林禅宗大典,画面很唯美,然而,我和其他大使们聊天发现,大家对其内涵不甚了解。”一外交官的感受引起了不少外交官的共鸣。交流中,“文化体验”成为多个外交官的共识。
  西班牙公使玛尔塔•贝坦索斯认为,“文化产业链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公众从文化交流中受益,旅游者能不能通过体验和经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习惯进入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感知中,非常重要。遗憾的是,我们目前做得还远远不够,景区名胜缺乏这样一种完美的体验方式。”
  建议——讲述古代文明故事,要有现当代文明这一层
  外交官们认为,目前河南的灿烂文化,在知名度、能见度上体现得还不够好,文化优势没有更好地转化为繁华的经济现象。历史文化是一个持续传承的过程,然而纵观少林寺、龙门石窟等特色文化景点代表,它们讲了一个好美的古代文明故事,但少了现当代文明这一层。
  目前河南缺乏现当代文明故事的表达和挖掘,诸如国家领导人在河南的往事,邓小平挺进大别山、焦裕禄的河南情怀等诸多现当代地域文化,都不能让外来旅游者和探访者体验和经历。
  也就是说,中原的文化符号距实现它的价值还有一定距离。如果做到表达好、让人体验好,或许这一差距将消失。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