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杜廼松 :感悟《杏坛弦歌》
杜廼松,我国著名考古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青铜器与古文字研究专家,被海内外媒体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
张展华先生的新作《杏坛弦歌》,是一本可读性强的好书。
该书内涵丰富,以文学和历史知识作为抒发和论谈的基石,多视角、多层次建构和点染了一朵朵优美瑰丽的奇葩。
笔者与该书作者张展华先生相识已多年,记得那还是上世纪60年代中叶的事(1964年10月-1965年5月)。说也有缘,我们分别从北京和西安不同系统和单位,被分配到陕西省西安市小寨公社先锋大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我在文化部所属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展华先生则是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在读大学生。在老乡家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在一起工作,自然接触也多,大约有半年多时间。当时我对他的印象是:风华正茂、勤奋好学、思想敏捷、勇于探索。几十年来,虽然不在一个城市和不同系统工作,但彼此之间有着一定的信息往来。
展华是陕西户县人,196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克拉玛依第九中学(原克拉玛依炼油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任克拉玛依市语文学会副会长,也曾获得该市“教学能手”称号。他曾说过:“学生是他心中永远的春天”。他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敬业于平凡的工作岗位,将青春年华和精力无私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展华在退休前时有文学作品发表,退休后有了闲暇,更有条件施展他的才华,而笔耕不辍。
展华先生是农民的儿子。他淳朴努力,曾说过:“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远方的故乡,感恩脚下的戈壁”。该书的问世体现了作者的高尚灵魂和理想,其内容定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教益。
《杏坛弦歌》内涵丰富,其中多篇文章是作者发表过的,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集结后更凸显了其价值。全书分“杏坛弦歌”、“名亦有道” 、“信笔闲谈”、“诗以言志”等几大部分。不但反映了作者知识渊博,更体现了他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与追求。
展华先生几十年从事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精神可从诸多文章内反映出来。在《我的教师情结》一文中云:“三十多个春秋的教学生涯,是我全部生命的价值所在。我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教师情结。”为了搞好语文教学,他写出了不少有份量的有关文学方面的论文,《说文眼》、《絮话汉语中的对偶句》、《古诗词的特殊句型》、《有必要学点格律诗词及其写作》、《关于模糊语言学》等等篇章都是重要代表作。在这些论述中,他强调“文眼”是全文精神的交汇点,是最精要之所在。他还列举古今优美的句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江春行》)。以此提出“对偶美”这一重要修辞方法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的文学与艺术价值。展华先生云:“中国是一个诗国”,“我对古典诗词有着割舍不了的情结,时常不知不觉地顺口流出。”表达内心对古典诗词的一种极致情结。他希望大家都要学点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养浩然之气”,来陶冶情操。作者不但阐述了格律诗词的格式与调谱,而且按照诗词格律规律,亲自作诗多首,以启迪、导示读者与其互动。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采用散文形式,来抒发生活中零散片段的人或事,表达思想情感和看法。一篇篇散文是作者在学习、工作和大量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我以“码字”慰平生》一文写道:“我的精神家园在书籍里,在文字里,我以码字慰平生,我觉得这块天地十分广阔,花香鸟语,四季如春。”《河·雪》、《月·星和克拉玛依的灯》、《古镇忆旧》、《翠鸟》、《乌尔禾一日游》、《幸福是什么》等等,都是代表作。作者以大爱至美、宽阔的胸怀,展示了自己的人生哲理。仅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语句:“虽然人生是短暂的,但都应该有如雪的品质:明净、无私、宽容、和谐。”“幸福就是这样,看你如何衡量,你觉得满足,幸福就随之而来。”有的话有如人生格言。每篇散文用简洁、坦荡、优美的语言,向读者表达了层次不同的意蕴。
古人云:“君子以厚德载物”、“见贤思齐”。作者不惜笔墨,用诗词形式歌颂了一些人和事。如:《天池月晓》、《昙花》、《油城春赋》、《克拉玛依河冬赋》、《送别老王兄弟——写给我的一位农民工朋友》、《清明,遥祭母亲的坟茔》等等,以纯真的情怀讴歌了人间的真善美。
展华先生的知识和兴趣是多方面的,如闲话《锅盔》、《搅团》、《韭菜饸饸》等数篇文章,追踪溯源的一些饮食文化。文章引经据典,以讲故事的通俗语言进行阐述,使读者倍感亲切。
总之该书以多种文学体裁,表达了作者的爱好与追求,可谓很多文章都有着波光日影的效果,读后让人爽心悦目。不失为一本春风化雨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