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华赛的东方视角和国际认同

信息来源:作者:赵德润
发表时间:2011-05-21
字号:/

    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总是以不同的视角,反映人类共同的智慧和文明

     2400多年前,中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墨翟(公元前468-376)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科学解释了光影原理。《墨经》是世界上最早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论述的典籍,涉及到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此后几十年,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观察到物体可见光和针孔成像并作出诠释

 

     人类在用影像反映事物、记录历史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然而直到1839年,法国的舞台艺术家达盖尔(l.j.m. daguerre)发明了能保留影像的“银版摄影术”,现代摄影术才正式诞生。100多年来,摄影事业日新月异的的发展,催生了世界摄影文化的交流和合作。1957年,首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 2005年,首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在中国深圳诞生。

 

    中国新闻摄影与世界新闻摄影的交流始于荷赛创办的第一年,中国摄影记者吕厚民、侯波等45人的45幅作品参加比赛并入选展览。30年后的1988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中国日报社联合将荷赛30年获奖作品选引进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中国观众第一次集中看到了世界新闻摄影水准。当年10月,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为团长的13人组成的中国新闻摄影代表团出访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展出《中国新闻摄影50年(1937—1987)》。这是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第一次集中在西方展示,同样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3月,荷兰著名摄影家、荷赛基金会委员文森特·门泽尔出任首届华赛评委。此后,每一届华赛都邀请荷赛的一位评委出任评委,而荷赛也经常邀请华赛评委参评荷赛。

 

    华赛以从容开放的国际化心态来观察世界。因此,实现中国新闻摄影价值观念与国际新闻摄影评判标准的协调、自主创新精神与国际先进摄影文化的统一,便成为华赛的不懈追求。华赛评委会13位评委中,历年国际评委一直占8个席位;国际稿件参评和获奖数量分别约占70%左右;华赛的评选规则符合国际摄影赛事通则。华赛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公信力使它迅速成长为国际摄影文化的新品牌。来自澳大利亚的本届评委阿伦称,在他来之前断然不知道中国还有如此高水准的国际摄影比赛。 

 

    历届华赛获奖作品得到了中外新闻摄影界的认同,但在风格上或与荷赛不尽相同,表现了华赛在审美取向、价值观和人文诉求方面的东方视角。以2010年度的评选为例,荷赛年度新闻照片《割鼻女孩》反映了阿富汗少妇被塔利班丈夫割掉鼻子的惨剧,给人以震撼。华赛年度新闻照片《玉树痛别亲人》则反映了中国玉树地震灾害中一对年轻的藏族夫妻,在遇难亲属火花现场的悲伤。后者重在表现人在灾难中的命运与感受,给人更多思考。和平与发展是华赛永恒的主题,参赛照片着重表现当今世界诸多领域中的成就、冲突和解决矛盾的过程,表现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进步,表现人的命运、情感、意志和力量。 

 

    在本次华赛评选期间,我与华赛执行秘书陈立群一道,同荷赛执行秘书、美国七人图片社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梅尔斯进行了一次具有广泛共识的交流。梅尔斯先生认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摄影大国,直接辐射亚洲和世界东方。东方的华赛与西方的荷赛遥相呼应,相互影响各成体系。从一名深度参与荷赛评选的资深摄影人的角度出发,他还指出,华赛有很大的国际推广的资本和空间,并介绍几十个著名摄影媒体和协会的联络名单与华赛共享,以助华赛的国际推广计划。华赛对和平与发展主旨的坚持奠定了人文关怀的基调,评出的作品体现的国际眼光和人性关注,显示了华赛作为一个立足东方的国际化赛事的独特角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华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