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舒乙馆员对永乐宫国宝级壁画搬迁五十年后出现严重褪色进行专家会诊和抢救复原的建议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11-02-21
字号:/

 

 
近日,我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身份去山西考察,发现一个严重问题,特向您汇报。由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决定,并由周恩来总理出面下令,举全国之力,郑重将山西运城地区芮城永乐宫整体搬迁25公里,以利保护国宝级元代壁画不因建三门峡水库而淹没。五十年后,该壁画却意外地严重褪色,反而不及过去六、七百年的自然保护,反差极为明显。
永乐宫壁画的价值是无勿庸置疑的,在所有我国古代壁画中名列第一,水平超过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北京法海寺里的壁画。
五十年代末的搬迁也是非常正确和成功的,这没有任何异议。
问题出在搬迁之后,因“过度保护”造成了“保护性破坏”。这种现象并不罕见,然而后果却很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组织全国的有关精英再度会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挽救国宝级的重要文化遗产。
短短五十年中出现的急剧褪色表现如下:
一、色彩由鲜艳转为普遍灰暗,这由五十年前参加过搬迁的老人口中得到了证实,也被目前的管理者认同。
二、色彩出现了不均衡的色差,同一画区同种颜色色调有深有浅。
三、斑痕累累,颇似霉斑。
四、东、西两壁的画同北壁的画相比出现了严重色差。
考察还发现:
现场一直没有动态监测制度;拿不出任何动态变化数据报告;至今为止没有任何可靠的、比较现代的检测仪器,连一支像样子的湿度计也没有。这无疑使上述的褪色现象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提醒,更提不上科学管理,甚至麻木不仁,以致延误了下来。
考其褪色原因,我初步判断,有以下几条:
一、从老照片上看,原殿前脸本无墙、无门、无窗,完全裸露,彻底通风,现在则有墙、有门、有窗、有玻璃,还上锁,不通风,解决霉斑的有效方法是干燥和通风。
二、原有后门,不上锁,有过堂风,现在虽有后门而不开,完全封闭。
三、原门前只有两株古树,现四周有高高的院墙,墙周缺乏泄水沟,院内遍植树木花草,长得茂密,还有大水池,地上长满青苔,小环境内充满水份,局部湿度常年大增,加上夏季炎热,壁画被高温高湿度所包围,环境剧变,人为地恶劣起来,又密不透风,极易滋长霉菌。
四、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又缺钱少物,主观上、客观上完全不适应对这件国宝的保护。
 
 
2010年11月26日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