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齐白石的书画艺术

信息来源:作者:杨力舟
发表时间:2010-10-09
字号:/

 

齐白石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他1863年生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县。195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5岁。出身农民、家境贫寒。青少年时做雕花木工,随后从事中国画、书法、篆刻、诗文创作。56岁定居北京。他一生创作绘画作品数万件,其成就卓著,成为中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1953年他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曾任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获得国际和平奖金,1958年被推举为世界10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艺术享誉世界。
齐白石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材质而言主要是以蚕丝制成的绢和稻草加工的宣纸为载体,它们具有吸水、泛化渗洇、多变而透明的特点,又以黑墨为主,用水作调和剂,再加上主要工具是用毛笔与汉字的书写方法融入,以线条为主勾勒皴染而成,呈现与世界各国的绘画纸张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特殊效果,和西方绘画相比产生巨大的形态差异,因此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日本、韩国亦有宣纸是学习中国的)
中国画的精神层面与古代的哲学、文学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国画家不仅要具备极强的技艺本领,而且强调文化修养。李可染曾说:“一个画家必须具备哲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胸怀、诗人的情感、杂技演员的技巧。”中国画所表现的美旨在使人超脱现实,可使人领悟大自然之美,表现艺术家的人文情怀,表现客观物象的妙趣。常常在隐喻之中表达画家的思想、时代认知和人生态度。
中国画是具象艺术,但是不去摹仿客观作如实描写。画家把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作笔墨语言的形式化,升华为意象,提炼概括为传神,达到完全超脱客体而主观性为主的意象美之化境,所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美为本质特征。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很好的发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与独到之处。属于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文人画体系,他的绘画艺术既有深厚的传承又有非凡的创造。他在山水、花鸟、人物诸方面造诣高深,尤其擅长花鸟鱼虫,以大写意为见长,他曾有“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雄心壮志,在农村生活的体验中,营造自己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从司空见惯的山村农舍、耕牛牧童、家禽家畜、蔬菜瓜果、飞禽昆虫等等百十种对象中获取灵感,而抒发他的感情。并且总结出中国画最理想的艺术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遵循儒家中庸和谐之美的理念,使意象之美在他的绘画中达到极致。他认为:“太似是媚俗,不似是欺世,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他的绘画理论的精粹。
白石老人画虾最负盛名,他利用宣纸与浓淡墨色的渗透和他中锋用笔的线条把虾的形态准确把握,写出虾的胸、躯干、眼睛、钳、须的生理特征和晶莹透明的色彩感、质感,以及水中游动的感觉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绝妙至极,所以人称神来之笔。
白石老人画山水,不是真山真水的真实空间组合和照搬,而是“胸中山水寄天下”,意造山峰迭嶂、波浪涟漪、树木成林、柳条飞舞、小桥流水、朝霞暮色……。往往是家乡生活的回忆和游历中国壮丽山河的联想,挥洒出他的真情实感,意象大美的想象,自由精神的彰显。完全是齐家山水的创造。
齐白石的人物画趋向极简用笔大写而成。夸张变形、简练概括,富有童稚与幽默趣味。以最大限度的集中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表情,传神达意,亦然强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以具象为基础,画出作者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主观加工,取具象之基本元素,达意象传神的宏旨。画一些历史故事和风俗人物,表达他对世情的讽喻和人间不平的调侃。环顾省视当下的水墨画里媚俗之风流行,写实能力强了,但是艺术水准降低了,认真读一读齐白石的作品,大家会受到深刻的启示。
白石老人擅长书法、行草、篆书尤精。用笔苍劲古朴,简括而气壮,雄厚而透着文雅。书法用笔入画,体现中国华书画同源的又一本质特征。他作画意在笔先,安闲恬适、凝神静气,功夫老辣、精神灿烂、境趣俱生。
齐白石漫长的一生为艺术而顽强革新,年近60岁开始变法。至70岁后,其画“方可一看”,他曾有题画记中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事也。”他还说“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扫除风格总难成,十年关门始变更。人欲誉之,余勿喜也。”而于年老体衰之时为艺术求变求新。他的变法其实在题材方面没有多大变更,但在艺术表现与形式语言上,不断锤炼,画熟了变生,生而再熟,熟中生巧,熟中求新,逐步达到高度完善。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后世,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新境,比如以墨为主,又大胆吸收民间色彩,获得更多民众的喜欢,则是一例。他的丰富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至可宝贵的文化财富,亦是全人类艺术瑰宝。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