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精文善书乐奉献的潘立纲馆员

信息来源:作者:安徽省政府参事室
发表时间:2010-05-19
字号:/

 

    潘立纲,1944年生于安徽寿县,1993获评高级职称,2005年从合肥晚报社退休。2006年被时任省长王金山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文化记者、美术编辑,省新闻美协秘书长,以无党派爱国人士当选合肥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现还担任合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建筑业50强安徽国信建设集团首席企业文化顾问,中国书画名人研究会副主席等。

     近几年,我与潘立纲先生相识相知,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为他的人格所折服。他“真”,即对事认真,对人真诚,做人真实,否则其著作、书画、收藏、奉献不可能都取得骄人的成绩,也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倾心帮助支持。就像他所说:“一辈子恪守认真,它是我的优点,也是我的缺点。”时至今日,他还深深怀念着五六十年前的老师。他“善”,他宽以待人,无丝毫名家之傲气,和而不同,敢于当面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让你有所收获的同时又如沐春风。在合肥晚报社工作时,曾为相当多的小儿麻痹症和老年痴呆症患者找到一位深藏的名医;替一对蒙冤多年分居两地的中年夫妇多方奔走从而得以平反并入党提干;为两位退休教师长期严重潮霉、苦不堪言的住房困境求助几位分管领导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他“正”,秉性正,浩然正气不停向外溢出,高二当学习委员兼俄语、化学课代表时,坚持事实真相,违背班主任批斗学生意愿的带头发言而遭打击报复;在淮南汽车运输公司教书时,因为坚守为人良心,拒不听从两级领导的诱导去“揭发”搭档老师而悄然溜掉,随后又愤然辞职;他对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深恶痛绝,采用寓庄于谐的手法写了《愿君风雨安度》等许多精采的杂文、小品文,那些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使某些人“自动对号入座”而惴惴不安。他“直”,秉承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傲骨”和“倔强”,宁折不弯,又让他几次失去迟到的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省人大常委会议决定调他,由于他看不惯个别人的虚假作派和装腔作势而果断拒调;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单位推荐申报政府奖及其津贴,五六关顺利过来最后却让别有用心的人从中作梗,至今竟杳如黄鹤。但他对此却淡然处之,一笑了之,认为“养心莫善于寡欲,至乐无如之读书”、“抛开名和利,快乐每一天”。
     他精于撰文。千年古城寿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环境、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着他,孕育着他心中的文化胚芽。其父潘永生,曾带头抗击过倭寇,一生围着图书转,经营“森昌书店”,始终放不下心爱的毛笔。父亲的言传身教,让童年的潘立纲跟着照料书店,任意看书、随心学画,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施教,加之三个上学姐姐的悉心帮教,将他引上了文化之路。春芽破土,小荷露角。1958年春天,14岁在淮南一中读初三的潘立纲发表了第一篇电影评论《刘介梅是部好电影》,以后几乎每周都有稿件见报;1959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小小储蓄所》。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困难的年代,菲薄稿费也成了他的重要生活来源,帮他解决了个人和家庭的一些困难。
     此后,他笔耕不辍。特别是1980年,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合肥晚报》复刊,在全国率先公开招考编辑记者,潘立纲一路过关斩将考入报社,他的文采被进一步挖掘,才华得以进一步施展。1995年,20多万字的个人散文集《艺苑掠影》正式出版,字里行间,积淀着他丰富的文化素养,洋溢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浸润着他妙笔生花的为文功力。《人民日报●海外版》、《书法导报》头版等四五十家媒体给予评介,誉为“开国内新闻美学之先河”、“集传统文化积淀于笔底”。著名书法家刘夜烽赋诗赞之:“百花齐放各争鸣,掠影瑶编入眼新,难怪品评皆贴切,作家本是个中人。”
     弹指一挥又十年,艺苑之后再结缘。退休第二年,即2006年,他的又一本书画评论文集《书缘百家》出版,成为《艺苑掠影》的姊妹篇。此书被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大、清华等十多家图书馆收藏。他谦逊而自信地认为:《书缘百家》“没有功利的随机应变,没有震撼的人生感悟,也没有睿智的神来之笔。但它富含理论与实践、真情与实感、坦率与执著、责任与守信,惟期能为读者的收藏、欣赏、鉴定、经营、研究、交往等文化生活拓展一方视角,添加一点信息,增多一份参考,充实一些情趣。”为了一个“真”字,他发扬古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惨淡推敲忘我谁,穿衣系扣错二三”,其实,该书是其文臻化境、艺达高峰、人至通悟后的具体体现。著名书法家刘子善特作七绝礼赞“书贵体完富气神,机杼自然别他人;渠成缘结百家谱,各领风骚岁岁春。”此前的200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受命编写的《中国合肥旅游手册》,得到了中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诗人孙玉春的热情好评。此外,他还应邀担任京城《中日书法名家作品精鉴》、《20世纪世界书法作品鉴赏》、《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名家作品荟萃》、《国际现代书法集》、《中国名人录》、《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及其系列丛书等十多部专著的副主编、名誉主编和编委等并撰写了600余则评析短文。
     岁老根弥壮,梅开二度春。近两年他的文章亦是经常见诸媒体,其文笔之美、拿捏之准、处理之巧、运用之妙又上一层。《梅开二度尤灿烂》、《我们真是一家人》、《初探九华佛源九子岩》、《总觉梅花助清气》、《走马观花八千里》等几十篇文章和书法作品陆续在《国是咨询》、国务院参事室网站发表,多家媒体和网站转发。
     他长于书画。父亲手中的毛笔启蒙了他对书画的浓厚兴趣,父亲的朋友、善画工笔画的朱万清则是教其画画第一人。小学老师王子芳、初中教师刘力更的额外教导,打下了潘立纲扎实的绘画基础。淮南汽车运输公司小学美术教师的短暂生活,卖画、画像和摄影的个体经历,都拓宽了他的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生活素材。1963年8月的安徽日报头版和次年淮南日报专版都较早有文章介绍他的特长。
     1963年9月15日,潘立纲进入国营潘村湖农场(曾一度改为安徽建设兵团第七团),在政治处办报、搞宣传。不久“忠”字活动大兴,要为几个巨大的毛主席宝像台和抬着游行的宝像绘制、保养、更换。还多次被抽调到师部、兵团部搞摄影、绘画、展览。成为美谈的是在合肥晚报副刊当美编时,经手发表各类书画美术作品万余件,这在当时的全国报界是很领先的,但除了题图、插图有时请人来不及而自己画外,他没在自己的版面中用过自己一件书画作品。

潘立纲作品


     潘立纲的书法尤其值得大书一笔。1993年获得北京国际书画大赛书法金奖;1995年被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授予书法特别等级(五个档次中的最高档)认定证书;1997年获全国职工书法一等奖;1998年获红岩杯全国书画大展特等奖;2000年吴冠中等人在人民大会堂为其颁发“世界华人优秀艺术家”荣誉证书及银奖奖品;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庆祝建党8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书法组特别金奖;2009年获中国国学研究会“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中国诗词书画大赛”书法一等奖……其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艺术画廊、安徽省博物馆、湖南齐白石艺术研究院、北京中外名人文研会、澳门博物馆、黄帝陵颂祖碑林、人民画报社、海南凤凰国际机场以及美、意、日、韩、泰、新等国家和地区众多机构、友人收藏。
     潘立纲只要有机会就寻访碑林,观摩艺展,拜访书画名家,潜心研习秦篆、汉隶,临摩各朝各体的碑帖,达到手摩心记,直至了然。同时注重理论研究。他认为一个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必须学习研究理论,可以没有理论著述,但应该充分具有这种素质,否则就只能是个写字匠。潘立纲最钟情于隶书,其书法上溯钟鼎、甲骨,得秦篆精髓,遍临《史晨》、《张迁》、《曹全》诸汉隶精华,更吸收明清诸隶书大家风格,使得其隶书作品深厚沉着、法度严谨、端庄稳重、点画和谐、气韵通畅、承转熨妥,充满着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之美、旋律之妙。他的篆、楷、行、草等体也是流畅飘逸、沉厚凝重,透出帖的形美和碑的质重。他作书讲究谋篇布局,对每个字的结体、运笔、用墨都努力做到匠心独具、十分认真,甚至连落款、钤印也做到精心安排,一丝不苟,使全篇统一完整。他潇洒中寓工整、淳厚中寄安详和端庄古朴、意韵生动的艺术风格,更给人一种儒雅、自适、飘逸、潇洒的艺术享受。
     他乐于奉献。潘立纲先生的一大爱好是收藏,收藏的主要有图书和名家字画、印蜕,收藏时不惜代价及心血,捐献时也痛快淋漓和无私。2006年5月,他将珍藏多年的2000多册图书捐赠给郊县一所中学,校长惊叹:“妈呀,这么多好书你怎么舍得的呀!”执意要给奖励并再三表示请媒体宣传。潘立纲一拒收奖金,二谢绝宣传;捐赠前,大姐和两个好友想挑选一两本留念也被他拒绝。2008年7月22日,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在省政府会议室举办《现代书画家常用印章•潘立纲集印选》捐赠仪式,中央文史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文史馆、博物馆、图书馆,赵朴初故居和赖少其艺术馆等接受捐赠。
     《潘立纲集印选》长卷是他历时数十年,从20多个省市、200多位著名篆刻家、书画家的常用印章中,精心遴选出于右任、弘一、萧龙士、赵朴初、周而复、赖少其、韩美林等99位名家、1400余方印章,以印主出生年月为序,用宣纸原大付梓,高36厘米、长33米绫裱盒装。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为其作《序》;安徽省文史馆员、历史学博士翁飞为其写《跋》,既可供世人鉴赏和临摹,又是研究篆刻文化的重要史料。
     潘立纲向公益部门捐款捐物捐字捐书已难以数计。上述裸捐图书也是悄悄的,但这次集印长卷的公开捐赠,引起了广泛的赞扬。臧世凯部长感佩潘立纲的精神和善举,称赞他是一位潜心耕耘、淡泊名利的老新闻工作者,是一位较有造诣的书艺和治印方家,还是一位文化公益活动的热心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时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方宁赞扬他白首奋蹄,始终以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独乐不如众乐”为生活情怀,以“造福社会、受益后人”为人生追求,不但抢救和保护了中华传统印谱文化,更为构建安徽文化强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安徽省政府参事室主任邱江辉用“震撼”赞扬长卷后热情洋溢地说:“我建议大家为潘立纲先生的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身边《爱的奉献》之歌热烈鼓掌!” 
     目前他正整理收藏的字画,以备再一次“裸捐”。
     丹青自古知冷暖,笔墨从来识善恶。潘立纲的著作、书画、收藏、奉献,是他认真做事、诚信为人的具体体现,是他坚持道义、耿介平和的必然结果,更是他饱受磨难、敢当责任的有力见证。
     年少时,潘立纲就饱尝了人间的冷暖、世道的艰难。中学时,大姐潘立志被错误地打成“右派”,眨眼间由淮南市公安局最红的公安干警被开除而成了敌人,从而株连全家;安分守己、不喜张扬的儒商父亲,因“反右”任务未完成而成了候补右派。这些都在潘立纲心里烙下了深沉的伤痕,留下了悲苦的印记,也严重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因为这些,高中时他被取消了助学金,报社也不再发表“右派子弟”的“毒草”,被剥夺了一个又一个资格,错失了一种又一种“机遇”。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大半个世纪一直坚定不移的相信党、拥护党、热爱党。他说,这是对父亲“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执着精神的传承。他把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当作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动力和激情,糅入美妙的工作生活之中。如果说生活逼他吞下了一杯苦酒,但他却真诚地向社会奉献了一桌美味佳肴;如果说有人给了他不公,他却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之心,说声“没关系”,依然像蜜蜂一样劳碌不辍,回馈社会,几十年如一地义写着春联,积极地参加着公益活动……
     修品、修学、修性,养德、养识、养艺。愿品学性俱佳、德识艺皆馨的潘立纲先生生命之体永健,艺术之树常青!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周华锋)

2008年7月22日,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在省政府会议室举办《现代书画家常用印章•潘立纲集印选》捐赠仪式,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省文史研究馆、省博物馆、省图书馆、赖少其艺术馆、赵朴初故居纪念馆七家单位接受捐赠。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左四),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时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方宁(右三)出席捐赠仪式,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邱江辉(右二)主持捐赠仪式。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