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王蒙先生与太极拳
有人这样跟我说,王蒙先生当部长那会开办公会,他是不大爱表态的,贯彻的是急事缓办的做法,有点玩太极的味道。我没有经历,不大可能知道真实的情况。但我知道王蒙先生在任时做出的开放歌舞厅的决定是与相当多的部门先前的决定或做法有抵触的,这显然不像是玩太极的结果。还有一件事,就是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在西方红极一时的高行健先生当年去国的时候,人家邀请他作为画家去的德国,主管部门有疑义,是王蒙先生拍板让他走的,这也不太像玩太极。另外一个说法,因为王蒙先生善玩太极,所以他能几伏几起,生活圆润,即使经历文革那样的浩劫,也能做到几乎毫发无损,继而还能玩到自己事业的巅峰,如他自己说的是“九命七羊”。我不想深入讨论这个层面的太极,王蒙先生善玩与否,跟本文都没有太多的关系,我想说的是王蒙先生与作为中华武术之一种的太极拳之间的轶事。
王蒙先生打小喜欢习武。很多人都在网上或报上看到过关于他小时候习练习金钟罩铁布衫功夫,把自己头打得生疼的故事。其实这些故事在他自传第一集《半生多事》里都有记述。书里还说到他小时候在白塔寺庙会看完耍把式之后回家自己站在床上学着玩,结果摔到床底下,砸在盘上把脸砸肿了的轶事。(有人说给王先生照相不大好照,他脸不对称,这会不会是那次摔的结果就不知道了。)王蒙先生从小对于武术的这种热爱,可能与那会的小朋友没有今天的电脑游戏及其他好玩的玩具有关,也可能与中国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中国人都处在一种救国图存的挣扎中,特别存在一种尚武的精神分不开,这从后来他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当地下党员可以看出来。他自己说那是因为他自己当时喜欢看书,受武侠小说的影响使然,但他这种对武术的热爱没让长大后的王蒙成为一介武夫,而是成为一介书生,作为作家的他,也没写过几部像样的武侠小说。
王蒙先生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太极拳的呢?王先生亲口跟我说过,他在上小学时就对太极拳产生了很强烈的兴趣,他在自己的自传里也说过,这多半与他当时看多了武侠小说而痴迷于练功有关。更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从小长得瘦弱,梦想有一天能熟练地打一套完整的太极拳,能够掌握太极拳四两拔千斤的诀窍吧。为此他宁愿不吃早餐也要把钱省下来去买一本《太极拳式图解》。但显然这图解除了让他记住了一些太极拳的名词之外,并没能帮助他学会太极拳。王蒙先生自称是教条主义者。他讲过他戒烟时用的方法就是看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一想吸烟就想起材料里说的烟里含的三四苯丙吡,从此就对烟失去了兴趣。看来这太极拳不是用教条的方式可以掌握的东西。王蒙先生告诉我,因为看书没让他学会太极拳,他从此体会到语言能力的局限性。因此我想到近十多年来王先生经常讲的一个题目《语言的功能与陷阱》,那里面真的是融汇了他大半个世纪对文字功能的思考。他后来在说到人的想象力的时候还说过,中国人的想象力集中在发挥人的身体极限上,武侠小说的各种神奇功法是最好的注释,这方面与西方不同,西方人更趋向于外在工具的想象,如魔法棒什么的。所以,小时候的王蒙先生也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希望自己通过练拳练功,使自己成为一个身体能力上的超人,练习太极拳是他长久的一个梦。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王蒙先生既乐水,也乐山,既喜欢动,也喜欢静。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对于健身方法与对待别的事情一样,兼容并包,与时俱进。我知道他喜欢打乒乓球、保龄球,喜欢散步,爬山,更喜欢游泳。80年代中期,当他住进东四北小街46号那个小院的时候,他给自己置办的运动器材就有一张乒乓球桌。随着年龄渐大,他说自己“特别希望练好太极拳”。我想个中的原因很多,除了太极拳动作轻柔,适合年龄较大者习练之外,还不能不说他小时候学习太极拳的梦想,那棵埋在内心深处的种子,在等待时机发芽。更深的原因也许还跟他七十岁以后逐步开始深入老庄研究有关。“以柔克刚”,“柔弱胜强”,既是老子的精义,同时也是太极拳的精义。王蒙先生是喜欢实验的。他每次讲到文学的想像性的时候都会讲,他读到杜鲁门•卡伯特《灾星》里有关女孩子的高跟鞋踩在石子台阶上的声音,像用咖啡小勺敲击玻璃杯底的声音那样动听的描写后,买了很多的玻璃杯用小勺敲来寻找那种声音和感觉的故事。他会不会也想通过太极拳这种以以柔克刚著称的拳法,来寻找一下柔弱胜强的感觉呢?我还想到一个他潜心学习太极的原因,可能大准确。我知道王蒙先生的前秘书陈健秋老师是个有二十多年抗癌史的抗癌英雄,今年她已经快八十岁了,但仍然面色红润,步履轻快。她自己说这得益于她长期练习太极拳。现在她还是小区里老年太极拳队的队长呢。太极拳怯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对于近来常称自己什么都不缺,就缺时间的王蒙先生,这应该是有很强吸引力的。年龄的一天天增大是刚性的,谁也没法改变,通过太极拳的习练,可以给他增加一种克服年龄带给他无奈的方法。
我第一次见到王蒙先生打太极拳是在他过七十岁生日不久(2004年11月),我们出差到南京,住在南京江宁百佳湖边的湖滨金陵饭店,那是一家园林式的宾馆,宾馆在湖边有一片很开阔的园林。外出散步的时候,王蒙先生与夫人崔老师都很开心,童心大发,先玩攀绳桥,再玩挠挠板。走过宾馆的室外游泳池的时候,王蒙先生禁不住在游泳池边的开阔地里打起了太极拳。那时我并不知道当时他其实还不太会打太极拳。那时经常听他说,美国拍了一部电视剧,叫《太极》,里面的太极拳师是个老外,怎么看他打的也不太像是太极拳。可以看出,尽管他自己打得不好,但他心里对于太极拳是有一本谱的,是看大广场太极演出看的?还是从小看别人演练学的?但我知道肯定不是他小时候买来的那本图谱的。我知道他不服那位太极大师,他相信自己能学会太极拳,并且练出个样子来。这也符合王蒙先生不服输的性格。
大约是2006年春天,王蒙先生到海洋大学去。那时他的好友,海洋大学原校长管华诗院士刚刚校长的岗位上卸任不久,心情算不得舒畅。王先生担心管院士心理上转弯有困难,就经常找他聊天。当时大家聊得最好玩的一句话就是退休以后“谦虚也不能使人进步了,骄傲也不会使人落后啦!”这跟老子“柔弱胜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精神不谋而合。王蒙先生做的另一个决定就是与管院士相约早上一起去练习太极拳,练完之后再进行比赛。大约在王先生的眼里,太极拳一定是可以调节精气神的。当时文学院的书记刘孔庆先生找了学校体育教研室的一位老师来充当教练。相约之后的第二天天一亮,王先生就在海大麦岛校区的文学院楼前有板有眼地练开了24式简化太极拳。第一天管院士称早上起不来,没来,第二天,他还是起不来。那次在海大的时间并不长,两三次的练习王先生自己也没有能够将24式的太极拳学会。比赛的事,管院士因为没练,就没再提。2007年,管院士向王先生提出要搞一次乒乓球比赛,王先生知道这是管院士避强就弱之计,但还是当即同意应战。不过这次相约的球赛不是在当时举行的,而是拖到2009年下半年才举行,号称海洋大学元老杯乒乓球冠亚军赛,事前说好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并列冠军。但实际是王先生小胜,要是当初管院士也一起练了太极拳的话,谁赢谁输就难说了。这是题外话,不再多说。
自从那次与管院士相约太极比赛之后,王先生一直在找机会认真学习太极拳。2009年暑天王先生到北戴河休息创作。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中心主任于辉先生很了解他,找来了水平很高的太极拳师给到中心休养的作家们教授拳法,王先生跟着学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据当时那个太极学习班上当了逃兵的散文家红孩说,王先生练得认真极了,是个好学员。但王先生自己说现在还有那么几个动作不够熟练,还在网上到处找太极拳教学录像。看来他真是对太极拳入迷了。
很多时候,王先生走在海边上,或在哪个风景宜人的地方走着,会突然摆出太极拳的姿势,来那么两招三式的。说明这个时候他心情是极为放松愉快的。也许这就是他了悟的太极的真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