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赵德润:资深新闻人走进中央文史馆

信息来源:作者:本刊记者 徐文清
发表时间:2010-01-07
字号:/


“年轻”的文史馆员

  北国冬来早,瑞雪舞京华。
  11月13日上午9时,中南海紫光阁里花团锦簇、暖意融融。这一天,对于现年63岁的赵德润来说,是难忘的一天。因为,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他从共和国总理温家宝手里郑重地接过红艳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聘任书”,从这一天起,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年轻”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1951年7月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议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咨询性和荣誉性的机构,其宗旨是敬老尊贤、崇文尚德,主要职责是咨询国是、民主监督、文化建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由国务院总理聘任,遴选“资格颇严”。毛泽东与他的老师、文史馆第一任馆长符定一先生交谈时,曾为馆员定过标准,即“德、才、望” 兼备之士。
  “虽然我在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作了近40年,获得过中国新闻奖、韬奋奖和国务院政府津贴,然而,面对这一荣誉还真有些诚惶诚恐。”这就是赵德润先生接受采访时的开场白。
  实际上,“谦逊、诚恳;儒雅、亲和;博学、严谨。”这是采访赵先生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他是新闻界一位值得尊敬的资深记者和编辑,曾先后担任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现任国务院参事室主管、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社长。此外,他还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主席。
  他满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将“勿忘人民”视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采写编发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佳作;他思维敏捷,勇于创新,成功主持、策划了一系列战役性报道和重大社会问题调研;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先后在深圳和上海举办了5届,成为世界摄影文化交流新平台,赵德润作为创办者之一,已连续3年在国际摄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中出任主席。
  自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以来,馆员总人数共有289位,现任的有52位。历史上著名的馆长和馆员有:符定一、章士钊、柳亚子、叶叶恭绰、齐白石、徐森玉、陈寅恪、沈尹默、谢无量、叶圣陶、张恨水、张伯驹、萧乾、启功等。新闻工作者到中央文史研究馆任职,其中也有过,如第五任馆长萧乾就是地地道道的记者出身。然而,之后就鲜有人受此惠顾。
  “新闻人进入文史馆做馆员,这不单单是我个人的荣誉,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的重视,对新闻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赵德润先生神情认真地说:“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一方面经济在高速发展,一方面各种矛盾也凸显出来,媒体担负着新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新闻的视角观察社会,建言献策服务人民,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的研究重点也将放在这里。”
  颁发聘书后,温家宝总理就进一步做好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工作提出四点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推动中国科学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要倡导求真务实、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作风;要提倡独立思考、敢讲真话的精神;要具有全球视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等。
  对此,赵德润满怀深情地说:“总理国事那样繁忙,今年两次主持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会,提出新时期参事、馆员三大职责,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政府咨询机构。马凯国务委员经常到参事馆员中听取意见,共商国是。作为馆员,更要看到荣誉背后的责任和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以不辜负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托,国家的重托。”

与任继愈先生在母校参加校庆

敢讲真话的底气


  赵德润先生的笔名叫“马哲人”,寓意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信念的新闻人。
  赵德润先生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有人曾问他为何改行从事新闻工作,对此,先生从容作答:“学哲学搞新闻不是改行,因为不懂哲学、不会分析矛盾注定做不好新闻。我1971年走上新闻工作岗位,之后在新华社28年,又在光明日报工作6年,近40年的新闻经历,哲学使我受益匪浅。”赵德润先生是一位敢讲话、讲真话、讲实话,能客观公正地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闻工作者,他在通讯社和党报从事新闻工作35多年,担任新闻领导工作25年,不仅成功主持、策划了一系列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主旋律报道,而且在舆论监督、内参报道和重大社会问题调研方面做出了贡献。
  业界人士都知道,政治事件、反腐败问题、宗教问题都是新闻报道的敏感话题,把握不好即可能引发社会负面反应。遇到这些选题时,记者、编辑如履薄冰,而某些领导则担心“授人以柄”,更是讳莫如深。然而,赵德润先生有句名言:“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同时又把握得当,往往能写出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报道来。”他经受了一次次的考验,不仅“碰”了这些问题,还“碰”出了绚丽的火花。
  1982年,36岁的新华社记者赵德润突破重重阻力和困难,深入到因党代会选举风波陷入混乱的河北肥乡县,在掌握了大量翔实的证据后,报道了党代会选举事件内幕,揭露了党内帮派思想严重和党性不纯的人,用“文革”一套非法手段,把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领导干部搞下台的政治事件。报道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纪委和中组部向全党发出通报;邓小平、胡耀邦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谈到肥乡事件,其中邓小平一次重要讲话后来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补充了防止选举中发生非组织活动的内容。
  类似这类的事件报道还有《以整知识分子为能的人决不能当领导》、《保护伞是怎样撑起来的?》、《买官卖官现象透视》、《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计划生育》等,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自然界的风沙旱涝灾害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而决策失误和腐败行为给一时、一地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令人触目惊心。这种人为的祸害让人感到压抑,它引发的教训也弥足珍贵。”赵德润颇为严肃地说。
  《总书记晤见小和尚》是一篇涉及反腐败和宗教两个十分敏感问题的精彩报道。那是1991年的初春,江泽民同志在河南洛阳视察时,到城东白马寺与24岁的印中和尚进行了一席谈话。小和尚不仅讲到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沉重,还抛出了“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宗教,是否应当承认其存在的价值?”的敏感问题。因为这次谈话涉及敏感问题,有关领导同志曾关照“不要记录,不要拍照,不做报道”。然而,江泽民同志的渊博知识、精彩谈话一直萦绕在赵德润的脑际。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他,这一席谈话将对全国的反腐败斗争、对诠释党的宗教政策大有裨益。他开了一个“夜车”追记这次谈话,写出了《总书记晤见小和尚》,用写实的手法,报道了这次不寻常的谈话。
  令人惊喜的是,报道受到江泽民同志的首肯,在《瞭望》国内版和海外版同时刊发后,在大陆、港澳台和海外产生强烈反响。数十家海内外报刊杂志都在显著位置转载或摘发,有的还发了社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对此文十分欣赏。1992年,《总书记晤见小和尚》被评为“中国新闻奖”通讯二等奖,一些大学新闻系相继把此文编为教材。
  赵德润先生获得“中国韬奋新闻奖”时,评委这样评价:“他善于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把握重大事件、敏感题材的报道。”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如何掌握舆论监督的尺度,既要讲真话、讲实话,又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过犹不及”,是难度较高的哲学和艺术。
  谈及新闻事业数年的风雨兼程,赵德润说:“我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最高境界是本质的真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一定。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复杂的事物让你看到的仅仅是表象,怎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去分析复杂的事物是十分严峻的考验。”

在旅游文化论坛讲演


“勿忘人民”的座右铭

  河南内乡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县衙,其中三堂有一副楹联更是闻名遐迩。上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赵德润对这副楹联记忆深刻,他说:“上联是谈官员怎么对待得失和进退,下联是告诫官员怎样对待百姓。”他也在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任上多次改用这副楹联,告诫记者正确对待河南百姓:上联:“登一稿不荣,毙一稿不辱,勿说一稿无用,宣传全靠一稿”;下联:“吃河南之饭,穿河南之衣,莫道河南可欺,自己也在河南”。
  赵德润先生常说,他的老师穆青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穆青不仅是当代中国的著名记者和摄影家,同时他成功的领导了一个万人通讯社——新华社,迈向世界型通讯社。“穆青非常重视和人民的感情。一个记者必须培养和人民息息相关的感情。穆青在普通农民中间有许多朋友,这些农民朋友都愿意把心里话跟他讲,他们到新华社大院也成为穆青的‘座上客’。”赵德润充满敬意地回忆恩师的人民情。1992年6月,赵德润担任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时,穆青给他写了一个条幅:“勿忘人民”。当河南分社25层新闻大厦落成的时候,这四个字庄重地镶嵌在多功能厅里,成为更多人的座右铭。
  在多年新闻生涯中,赵德润始终将“勿忘人民”放在心头。他喜欢到采访第一线,时常下到田间地头,深入工厂矿山,出现在灾区现场。人们不会忘记,他带领记者昼夜兼程奔赴灾区,喝着混浊的生水啃着霉变的干粮;在新中国50年大庆之际,53岁的赵德润带摄影记者登上“运五”飞机参加“空中看祖国”大型航拍,腰间拴根小绳,打开舱门,在蓝天白云间鸟瞰大地。赵德润说:“只有到现场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对人民的疾苦和欢乐感同身受,才能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当好他们的代言人。”  
  在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赵德润更将关切的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他说:如同中国革命首先从农村取得成功一样,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我熟悉“大锅饭”时期“出工不出力”和农产品短缺的景况,也亲历了大包干如何解放农村生产力,让广大农民似乎一夜之间变得聪明能干,以及随之而来的城乡人民丰衣足食的变迁。当然,他也看到了农民收入低,增收难,权利得不到保障;看到了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看到了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还有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
  为此,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从极左的影响下解放出来》、《农民的挑战》、《该给农民的一定要给到手》,写到了90年代的《竹林,吹来一股清风》、《让千万农民进入大市场》、《从农业大省迈向经济强省》,句句珠玑,篇篇含情……
  赵德润先生在他的作品集“自序”里这样写道:我们的事业需要造就一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队伍。站在这支队伍前例的,应是一批能够把握舆论导向、纵论世界风云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但无论什么“家”,他的根都在人民之中。“勿忘人民”,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采访结束之际,赵德润先生收到一位自称“学生”的青年发来的祝贺他聘为馆员的短信,上写一首七言“小诗”:北大培养高才生,哲学原本是聪明。燕赵走上新闻路,三十八载意气丰。力举千钧纸一张,手无寸铁百万兵。文韬武略做新闻,两翼齐飞真英雄。一朝入得文史馆,咨询国是舞东风。谁言花甲是为老?敬老崇文正年轻!小诗字里行间充满激情和童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何尝不是先生艺术青春不老的奥秘所在?

(责任编辑:吴睿娜)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