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潘立纲:梦寐萦怀的殷墟文明

信息来源:作者:潘立纲
发表时间:2009-12-29
字号:/

  己丑年第一场冬雪放晴,就职未满一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开始了他的首次访华。期间参观游览了故宫、长城,他真情向中华文明表示崇敬,感慨历史沧桑,并说还会再来,而且是在夏天带着夫人和孩子一起来。我设想他下次来时,倘若能到各省走走例如去河南看一下殷墟甲骨文,相信会更加惊叹我们东方古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做为一名炎黄子孙,那儿的景物文明至今让我梦寐萦怀。
  丁亥年阳春,东风拂面、鸟语花香,由老馆长丁士匡先生领队的安徽省文史研究馆一行应河南省文史馆邀请,参观访问了河南焦作市5A级的云台山红石峡、汤阴的岳飞庙、新郑市的黄帝故里等国家级重点名胜景区,令人心灵震撼的当数安阳的殷墟博物馆。
  构思新颖独特、大手笔设计面世的殷墟博物馆,坐落于安阳市西郊的小屯村。毛泽东主席曾在他宣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37个月视察过这里,24年后这里进行了正式大规模的考古挖掘工作,2005年9月25日终于向社会开放,让人们有缘“走进”三千多年前的神州大地曾存在过的一个强大王国——商朝。
  博物馆周边草木葱绿、景秀宜人,放眼八方,几乎不见任何现代化高大物体干扰。进入馆区,右前方隐隐见到一幢奇特而又方正的古青铜墙体,墙体寓意分明告诉人们:青铜文化是商文明的重要内核。博物馆就藏在这里,平添诸多神秘情趣。原来博物馆主体建筑在地面以下的8米深处,沿着“历史走廊”顺坡而下,左侧历史年表让人们由地面“当代”进入1911年辛亥革命的历史“起点”,仅几步之遥即经过了295年的清代,再几步跨入276年的明代,又几步到了162年的元代,接着走过319年的宋代、289年的唐代、169年的南北朝、155年的晋代、426年的东汉西汉,不经意间已进入公元前,包含了15年的秦帝国、战国、春秋、周,来到了历经近6个世纪的三千年前的“商代”。
  起步较晚的中国考古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达成共识:古代文明主要通过城邑、冶金术、礼制和文字等内容来“表征”。殷墟博物馆也正是依照这个观点选定陈列品,通过设置五大版块也即五个展厅来复原展示殷商时期的繁荣“城市”、高超的“冶金术”、精美的“礼器”、成熟的“甲骨文”,形象而又生动地向人们诠释一个概念:文明,中国古老的文明,三千年前的中国文明。
  进入“商代地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方正庭院中的一方池水,波光荡漾着一片黑色龟甲。这一放大了的黑色龟甲上铭刻着古老的甲骨文诗句:“日在林中初入暮,风来水上自成文”。这是甲骨文学家、第一位到殷墟进行考古挖掘的学者董作宾先生的书作,诗句状景贴切幽雅,寓意鲜活深远。
  在第一展厅大邑商厅的右侧,一幅全景式三通水管图片和三通水管实物,令人不由驻足嗟叹,当时能有和现代几无二致的三通水管,三千年前的商人智慧该有多么高妙!而另两件盛有历史泥土和头骨的蒸煮器又让人不寒而栗。商人战胜敌对部族后,将俘获的敌方首领的头颅割下放进容器中蒸煮,这一杀祭遗迹揭示了当时奴隶制社会的残忍。在青铜器厅,人们一边观赏一边慨叹。单是器类就包括容器、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车马器等。不少青铜器既有使用功能,也有礼器作用;有的庄重伟岸,有的小巧精致,有的装饰精美,凸显了中国青铜器时代鼎盛时期铸造技艺的高超水平。琳琅满目的玉器厅,百多件玉器据说是殷墟出土三千多件玉器的代表,真是天成天缘,有礼器、仪仗、工具、用具、饰品、杂器等类,其中各种动物玉雕玲珑剔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令人称绝的雕琢工艺。
  “一片甲骨惊天下”,文字厅的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自然最吸引人们的眼球。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不下16万片,单字已逾5000个,可识之字也已过半,它们通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天”、“地”、“身”、“物”等社会生活,以及所刻文字符号本身展示的阳刚美、阴柔美、意境美等,向人们诠释着甲骨文是汉字最古老的形态;印证了“书画同源”,而且应该先有图画后有文字的事实(我另有拙稿论述);表明甲骨文无愧是殷商文明的精髓,是商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也因此,甲骨文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的学问。
  博物馆的设计者别出匠心地增加了“特展厅”,展出举世闻名却很难一见的顶级国宝——司母戊方鼎。这只巨形铜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它与我2009年3月赴台湾时见到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长期展出的举世闻名的毛公鼎相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绝大多数展品是三个月换一次),不仅制作时间要早三四百年,而且要高出79.2厘米。司母戊方鼎方中有圆,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秀美。鼎在汉语词典中的条目都说圆鼎三足,故有鼎立、鼎足、鼎峙、势成鼎足、三国鼎立等词语,均意为三方面。而此鼎却是四足方鼎,因此1939年出土不久,日本人即获悉并四处搜索,未果后又改为高价收购,被国人以一小鼎替代才保留下来。后来,曾在鼎前留过影的蒋介石又想把它运往台湾,后终因太重太大而作罢。1959年,由南京运往北京新建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即现在的国家博物馆。记得有书介绍,此鼎除立耳是先铸成再嵌入鼎范外,鼎身乃一次浑铸而成,试想当时热火朝天的冶炼熔铸情景该是何等的奇妙壮观而又不可思议!殷墟馆正式开放时,它得以重返故里。有幸一睹早在童年教材中就有介绍的宝鼎,令人不禁激动感叹!有些观众不顾“请勿拍照”(注意,是请勿而不是禁止)的提示,悄悄地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闪光灯一亮,工作人员很快从警卫的武警战士身旁过来,对惊慌得不知所措的摄影者细声地说一句:“请最好不用灯”,令摄者不由感动,连声道谢。这种炎黄子孙相互理解、友好和谐的文明情景不时出现,给我印象颇为深刻亲切。
  由特展厅通往出口的走廊墙壁上,悬挂着10个灯箱,精美的照片中有青铜器,有玉器,有金银器,有漆器,也有刻辞甲骨……这些魅力四射的绝代宝物图片的文字说明却教人不由怒火中烧,心情沉重,因为这些宝物都流失海外。国宝流失海外知多少?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调查表明,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被记录的中国文物约167万件,而流失海外民间的大约是这个数目的10倍!据海外媒体报道,仅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来自圆明园,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则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收藏了5000多幅中国古画,其中有堪称国宝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的《五色鹦鹉》等;而美国国会图书馆则藏有4000多种来自中国的地方志,全美国藏有中国的古籍善本有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而在欧洲,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联想舍下案头有彩图可鉴的仅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在上述那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常年展出的就有人面盉、小臣艅犀鼎、双羊尊、鸟兽纹觥、鸟纹卣、令方彝、成王方鼎等,在日本泉屋博古馆等常年展出的就有虎食人卣、饕餮纹三足壶、双鸟鼍鼓、太保鸟卣……这些可都是价值连城、绝无仅有的旷世之宝啊!殷墟博物馆这些灯箱图片将有力地警示国人:千万不能忘记解放前贫穷祖国饱受侵略者掠杀抢夺的痛楚灾难!流落异邦不计其数的国家珍宝何时回到故乡?历史悲剧绝不能继续重演!
  走出“商代”,走出“历史”,返回当代地面,犹如梦中醒来,眼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顿时神怡心旷……更令人欣慰的是,也就在奥巴马总统访问中国的同时,我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2009年11月16日在联大发言时郑重宣布,中国坚持对非法出境文物进行追索的权利,反对拍卖非法流失中国文物。我们企盼被掠夺到海外的中国众多珍贵文物,尽早归还中国,还世界人类的公平和文明!
 

(责任编辑:吴睿娜)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