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潘立纲:古老甜蜜的和谐小镇

信息来源:作者:潘立纲
发表时间:2009-12-01
字号:/

     因为童年时代爱吃蜜枣,所以很早便知道皖南水东是很有名的枣乡,不过从未去过。退休前后的这些年十多次去过宣城、宁国、绩溪、泾县等地,几乎每次来回都路过水东,却都因为往时另有主题和返时归心似箭而与之擦肩而过。己丑年冬月第一场雪前,应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杜宏本邀请,陪同他在宣城小住多日,尽管连天阴雨,天气也明显转冷,没带冬衣的我依然拿定主意,不愿再坐失机会地去探访了水东小镇。

     从宣城宾馆驱车出城直奔东南不足30公里即到了水东。在水东镇公安派出所史所长和武警驾驶员陈标的陪同下,我们步行游览了古街老巷、小桥流水、泉井人家、百年店铺、蜜枣车间、教堂庙宇……所见所闻,都让我暗自惊叹和欣慰:虽身心冻得有些发抖,却真得不虚此行。

     水东镇在我国的行政版图上共有四处,分别在广东省的电白县、江西省赣州市的章贡区、湖南省的溆浦县和安徽省宣城市的宣州区。四个同名镇数宣城的水东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古老集镇,它开埠于隋唐年间,据记载唐朝初期境内长番岭(今名茶花岭)已形成村落,如此算起来至今应有近1400年的历史(而非不与时俱进的人云亦云的1100多年)。中心镇位于水阳江东岸,江水从镇西流过,与水西村(今杨林乡西戴村)隔河相望,故名“水东”。宣州区水东镇与郎溪、广德、宁国三县市交界,镇域内多山和丘陵,地形复杂,高低落差较大。因居水阳江畔,交通十分便利,所以是周围土特产品诸如宁国的元竹、山核桃,郎溪的绿茶,广德的毛竹,远些的有泾县的宣纸,还有本地的蜜枣、香菇、河蟹、宣木瓜等集散地,各种物产汇集水东,以水路运往南京,上海等地,也因商品云集、市场繁荣,曾有过“小南京”之美誉。解放前又因南来北往的人多复杂,与正街相交的幽深巷道横街中,群聚妓女的乌龙院便应运而生。这处乌龙院,至今还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北宋徽宗年间,被朝廷招安的及时雨宋江带领梁山好汉征讨方腊,途经宣州并在水东小住。有着阎婆惜风流旧案的宋江,一直对朝廷不愿重用自己而耿耿于怀,加上常年征战的鞍马劳顿,此时又风闻乌龙院有美妙歌妓苏董,精通琴棋书画、民谣俚曲,宋江便按捺不住餐色激情,在青楼煮酒买醉,居然三日不归。这其实是无从考证的传说,姑妄言之听之而已,之所以一代传一代的津津乐道,我想其训诫意义无外乎是希望上级要知人善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希望部下应淡泊名利,心胸豁达、乐于奉献。

     令我印象具体深刻的是沿街老店、水龙会和十八踏御井。从正街、横街和当铺街交汇处顺十八级台阶向下就走到了一个长宽两米左右的方井旁,清澈见底的池井泉水,两只古老的石狮坐在井边厮守相护,一块镌刻着篆书“十八踏御井”的纪念石碑立在小桥流水一旁。溪岸几位女青年一边欢声细语地聊天一边有节奏地捶打浣洗着衣服,一幅天然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图着实让人心旷神怡。水龙会不是什么组织而是消防设施,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从法国进口的消防器材,都是旧时当地居民自发集资购买的,中国人历来认为只有龙才能吐水,所以他们就把吸水储水吐水的消防器材称为洋水龙,放器材的地方称为水龙会,旁边砌了个一人高的水池储满水以备急用,放器材的屋子上边有个小钟楼,是报火警用的,当时水东有南、北、西三个城门,以一、二、三钟声分别代表三个城门的火情,人们听到几声后便可直奔某街去救火。这让我一下又想到了我的故乡寿县古城,寿县东大街离十字街口不远的北边是钟楼巷,上边有口千斤大钟,全县城就是靠它被连续撞击的一、二、三、四声获悉东、南、西、北某街火情而群力赶去施救,我现在已完全记不得几声代表哪条街了,钟楼巷也荡然无存,但我清楚记得少年时代的一天晚上,人们根据钟声从不同方向奔往东大街老县政府,那儿并没有火情,而是一位干部养的昙花盛开,主人为了与民共享同乐,让人撞响了代表东街的钟声,昙花一现在当时是极其难得一见的,我和全县城很多很多大人都跑去饱了眼福,倒也没听到一句“谎报火情”的埋怨声。那时候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就是那样的融洽温馨。不想在水东一家枣木梳店,我忽然又看到了那种久违了的融洽亲切。

     这是一家几代相传的自产自销的手工枣木梳店,我们买了几把木梳,店老板按明码标价算是152元,并没有因为是当地派出所所长掏200元买单而让利分毫,但他为我们挑拣木梳时却显得相当认真仔细,找零钱时竟给了58元,史所长立即说多找了10块钱并退了回去。这件小事让我领教了徽商“真不二价”的内涵和人民警察从细节着手严格执行纪律的精神。

     水东老街还有许多至今生意兴旺的店铺,有打铁的洋铁铺,有手工裁缝铺,有段大爷油条铺,有章老五剃头铺……他们成为了老街的经典。据说这油条铺和剃头铺曾被许多摄影家拍出了在国内外荣获大奖的摄影作品;不少文学家、艺术家也从其中挖掘了很多特有价值的创作素材。我却又忽地傻想:这些领衔担纲古镇重要角色的老人们大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店铺中的这位大爷、那位二爷们的百年之后,因为后继无人,老街还会有经典吗?没了经典还叫老街吗?没了老街还怎么称之为古镇?这似乎应该引起当局官员们的思考。让我把视线再转回到大爷们的身上。我真服了章老,剃头铺陈旧古朴,一把色泽斑驳的雕花理发椅子是明清年代的古董!他使用的理发工具架居然是清代中叶从国外进口来的洋货!老人至今耳聪目明,理发的全套手艺剃、剪、洗、刮、采耳以及落枕、肩周炎的推拿按摩,可以说是无不精通臻妙,让人惊叹的是,大家能猜到他的精心服务后收费几何?告诉你是1元人民币!章老天天为人理发,大半个世纪如一日,几十年下来要少收多少钱!为人理发是为社会服务,少收好几十万算是什么?我不禁又想了很多,相信朋友们会不言自明,这里就不赘述了。

     水东古镇的教堂庙宇同样闻名遐迩,但怎么也没想到这儿的庙宇之多、教堂之大在华东地区竟然名列前茅。最引人注目的是镇中那座庄严耸立的天主教堂,开阔的教堂广场在人口密集的小镇平添了几分魅力,教堂虽正在封闭维修,却也透出了让人心灵震憾的宗教气氛。关于这座教堂的始建时间和哪国传教士主建,网上有几种不同版本,我这里根据当地官方提供的文字资料,确定它始建于1870年,比上海著名的佘山圣母大教堂还要早一些,同时确定为法国传教士金式玉主持建造。有着百多年历史的圣母教堂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其规模仅略次于上海的圣母大教堂;水东还是除九华山之外的又一“江南佛国”,总人口仅3万多一点的小镇,寺庙竟多达十座。其中镇内的宁东禅寺是座千年古刹,据说历史上曾有殿宇99间半,佛像3600尊,为皖南第一禅寺,千百年来其香火旺盛而享誉大江南北。眼下的寺庙是康熙十四年由宁国知府在所辖六县广为集资而修建的。当地人喜欢叫这座寺庙为“三官殿”,因为一开始建造时是一座道观,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唐以后历代帝王尊崇佛教,三官殿变成了寺庙。寺庙的布局颇为独特,不仅道教佛教融合,连庙舍建筑似乎也汇聚着北京四合院和皖南民居喜欢保留肥水不外流的天井特色(天井有着集采光、排水、通风等多功能),天井中有腰一般粗细的两棵桂花、香樟古树,展示着寺庙的饱经沧桑。有意思的是,偌大一座寺庙,转了一圈却未见一名僧人,只有几位俗家老者供应和看管着香火  。史所长又特地陪我们驱车去山区枣林深处,这儿的寺庙名普宁禅寺,当地人称为红庙 , 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庵堂。文革中期,人们把普宁禅寺里的菩萨推倒,在庙里办起了学校;没多久,县里在附近兴建煤矿,红庙又被煤矿改成了食堂,里面还开了商店,学校则被迁到小汪村农民家里和大队部里上课。改革开放后普宁禅寺重新修复并开始了正常的佛事活动,现在的住持释宗平,虽然年轻,却已修行十多年,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好客热情。我为庙里写了“佛缘”二字,她高兴地同几位女居士要我们留下共进午餐,我们自然不能叨扰,她又叫人拿来两袋山核桃干果,自己又拿来多串小琥珀手链和玉石小佛像挂坠并说是开过光的,能保佑吉祥平安,我们非常感激地收下了手链挂坠,她却双手合十坚持把我们送出寺外,还再三地说,谢谢光临、欢迎再来。

     寺庙里的核桃未敢享用,却在天元枣业制品厂饱尝了多种式样的蜜枣,说是饱尝未必准确,如今年近古稀,知道甜食不宜多吃,三枣足矣。出乎意料的是,蜜枣居然有“小核桃仁芝芯枣”、“兰花枣”、低糖软蜜枣、葡萄糖浆枣等八九头十个品种。及至参观了新建2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及其配套设备,才真的感悟到,蜜枣好吃制作难。栽树结枣的前期劳动管理工艺姑且不说,单说每年处暑左右,青枣泛白成熟采下后,枣厂开锅,繁忙的制枣季节便开始了。 水东蜜枣的加工工艺十分讲究,须经分拣、切割、拣切、淘洗、糖煮、养浆、稀烘、挤工、老烘、拣板等十道工序。仅割枣一道环节就很不容易,今年8月下旬水东举办了七夕情人节和蜜枣旅游节,活动中的一项割枣大赛,在上万人观看的现场,来自全镇的300名优秀割枣选手分成10个赛区,组列成一个巨大的“枣”字型赛场,随着发号令枪响,全体参赛选手动作统一,左手拿几个枣并转动其中一个,右手握持特制割枣刀,有节奏地在枣子上割下整齐的裂缝。这次割枣大赛因创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手工割枣竞赛活动”,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这次活动的冠军是水东交通村的刘翠萍,她因割枣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被授予“割枣大王”称号。史所长特地安排我们见了面,刘翠萍边做示范边对我说:“小点枣要割三十二三刀,大枣得割三十七八刀”,她还甜蜜蜜地告诉我,最让她开心的是奖品,才巧呢,家里家电都有了,就缺台热水器,奖品给的就是价值两千多元一台的太阳能热水器!

     一个枣仅割缝一道工序就得划三十几刀,还有九道工序,可见蜜枣制作多么的不容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大众食品的日益多元化,糖分几占三分之二的蜜枣竞争力彰显疲软,高糖分成了阻碍水东蜜枣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关键原因,产品单一又是蜜枣品牌难以打响的另一症结。 针对蜜枣产品单一的“软肋”,水东镇中良、天元、琥珀等几大龙头企业,分别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品牌,加大了新产品研发力度,除上述几个品种外,还有天香枣、玉枣、低糖无核枣、金丝琥珀枣、枣酒、枣醋、枣酱油、枣果脯等一批新产品也相继脱颖而出,其中去核填充其它多种滋补品的蜜枣,工序又增加了六七道,蜜枣也就平添了精、特、美、新的品质。

     近几年来,宣城市和宣州区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扶持蜜枣龙头企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从事枣类的无公害栽培及其深加工。目前水东镇枣园面积2万余亩,据统计,示范区枣树产量已由示范前的每亩400公斤上升到现在的420公斤,有的枣园的产量已达到500公斤以上,总年产青枣超过800万公斤。水东单蜜枣产业链一项的发展,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创造4000万元的收入、提供就业岗位8200多个,仅此就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也是今年8月27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向水东镇政府授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水东”匾牌,使宣城水东正式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之列。这真是喜上加喜,连同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水东一天就喜获两大国字号级别的金字招牌。了解了这些,我不禁脱口赞道,这实在是古老的水东,甜蜜的事业!我发自内心为水东祝福,祝古老的水东深入挖掘、开发文化资源,进一步促进经济大发展,祝甜蜜和谐的水东明天更加美好!

       2009年12月1日于合肥观真斋

      (作者潘立纲,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