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馆员风采

馆员风采

潮籍国学大师饶宗颐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初夏,香港跑马地。在一间“四壁皆书”的寓所,一位目光锐利、精神瞿烁的老人用纯正的潮汕话娓娓而谈,从潮汕的历史到敦煌的艺术,从神秘的新德里到浪漫的巴黎,从严肃的学术到优雅的艺术,让来自潮汕三市媒体的一群年轻人,深深感受其学问的博大精深,真正见识一代国学大师的风采。
  这位老人就是被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称为“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又擅长书法、绘画,在中国台湾省、香港,以及英、法、日、美等国家,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的饶宗颐教授。“现在是一个制作模型的社会,但我制作了自己的模型,我不想跟着别人走过的路走下去,我要拥有自己的东西”
  饶宗颐字选堂,号固庵,1917年出生于潮安。作为名扬四海的学者,饶宗颐没有真正的进学堂读书,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对此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制作模型的社会,学堂里也是在制造模型,但我不想跟着别人走过的路走下去,我要拥有,也有能力拥有自己的东西,于是我制作了自己的模型。他回忆说,我上过一年中学,后来就不上了,因为学不到东西。后来人家提到饶宗颐,总说他是秉承家学,大多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饶宗颐的祖辈是潮安地区的富绅。父亲饶锷既是商人、钱庄的老板,又是当地的大学者,有《天啸楼文集》七卷,写过《〈佛国记〉疏证》和《汉儒学案》多卷。饶宗颐最终能够成为大学者,父亲对他的影响甚大。从幼年开始,饶宗颐就朝夕浸淫于父亲藏书数以万计的天啸楼中,每天与书为伴,甚至于没有小朋友与其一起玩也不觉孤独。很小的时候他就写出了很有见地的文章,“崭然而见头角”。
  饶宗颐在漫长的岁月中,孜孜不倦地做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里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至今不衰。华东师范大学的胡晓明博士将饶宗颐的学术生命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认为饶氏治学途径的开展,经过了一个由本土传统学术到海外汉学再到旧学新知相融贯的过程,三个阶段他都能尽其能事、致其曲折,故其学问境界能得其大,可谓“更行更远更生”。三个阶段是这样分的:
   1937年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饶宗颐早年继父志完成《潮州艺文志》,又撰成《广东易学考》,但这还只是桑梓文献目录之学。后来青年饶宗颐来到香港,跟随学者王云五、叶恭绰,兴趣遂扩大到词史、古文学、诸子之学和考古学、敦煌学。30年代参加禹贤学会,治学范围扩大至四裔地理之学。1946年撰成成名作《楚辞地理考》。
   1952年至1978年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时期是第二阶段,代表作是《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饶宗颐集林史林》及《文辙》等。这是大放光彩的一个时期,其特点正是钱仲联先生所谓“通域内外为一杭”。这与饶宗颐居处香港,得其广结道缘之方便有关,更与其勤于走路、勤于访学、“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搜集材料的治学精神有关。
   1978年至今是饶宗颐治学规模开辟扩展的第三阶段。他除了继续域外新学(如比较文明史等)的开辟之外,多次中国大陆之行,如中原考古、四川考古等。他尽量利用前一阶段所积累的多方面的域外新知,再回返中国大陆极为丰富的文史资源,在上古史、地理学、宗教史、艺术史等多种领域进行从心所欲、左右逢源的创造性学术工作。
   “我每天都生活在问题之中,新的东西有问题,老的东西也有新的问题,做学问的人不肯罢休,就是能不断发现问题”
  饶宗颐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广,成果之多,在同时代学者中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较。根据饶宗颐对自己学问的归纳,他的学问大致可以分为八个门类: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学、书画。在这之中也可以看到饶宗颐治学的一个极突出特点,即门庭轩敞、规模格局宏大。
  从时间上说,饶宗颐治学所涉及的时代,从上古史前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他的重要研究成果,史前有关于陶文,先秦有关于易卜、占卜、历算、音乐、楚文化等研究,秦汉有关于五行、职官、道教学、中外交通等研究。魏晋六朝有关于文选学、批评史、梵学与中国文学关系等研究;隋唐有关于武则天、火袄教、变文、吐鲁番文书、敦煌法书、敦煌曲子词、韩愈文等研究;宋元辽金有关于词学、音乐史、《梦溪笔谈》、《说郛》、正统论、港九宋季史料等研究;明清有关于词学、碑刻、中外交通史、绘画史与书法史等方面的研究。从地域上说,除我国本土外,还涉及印度文字、西亚史诗、东南亚史;从语言工具上说,饶宗颐懂梵文、法文、德文、英文、希伯莱文等,其论文所涉及语种甚夥。从史料来源上说,除我国纸上之旧籍之外,更举凡甲骨、木简、汉砖、敦煌遗书、碑记墓志等,无不搜罗备用。
 能够在各个领域、众多学科都有所建树,饶宗颐学术生命力之旺盛让人无不为之咋舌。对此,饶宗颐是这样解释的,“我每天都生活在问题之中,做学问的人不肯罢休,就是能不断发现问题。老东西再看有新问题,新东西也有问题。有了问题我就要研究,就要把学问做下去。而且我不相信权威,治学是没有权威的,那些所谓的权威的东西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正是由于有着这样的思想,饶宗颐的学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那就是他长于开风气、出奇兵,在许多陌生的领域开荒播种,在许多新鲜的风景中着人先鞭。学者姜伯勤教授曾撰文指出饶宗颐在多个课题中表现出的首创精神。如:
   ———目录学上,率先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等。
   ———治楚帛书之第一人。
   ———率先研究楚辞新资料唐勤赋。
   ———率先把印度河谷图形文字介绍到中国。
   ———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之第一人。
   ———研究《日书》之第一人。
   ———南国学人中第一个翻译、介绍、研究《近东开辟史诗》。
   ———率先编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首次辑《全明词》。
   ———首次编录新马华人碑刻,开海外金石学之先河。
   ———首次研究敦煌白画。
   ———在日本东京出版《敦煌法书丛刊》亦为首创。
   ———首论南诏禅灯系统。
  
  其实这些列举还远远不够。因饶宗颐的学术特点是尚新尚奇,几乎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几乎是村村点火,处处炊烟,没有相当的篇幅是不能够一一列举的。
   “我对已经在艺术上取得的成绩并不满足,因为我还有潜力可挖,希望接下来能腾出更多时间发挥我的艺术潜能”
  提起饶宗颐,必须要提到他的艺术,因为在近代学人中,极罕见像他这样以学者兼而为艺术家的突出人物。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曾经这样评价饶宗颐的艺术成就;“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苏黄。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
  饶宗颐工于诗词,造诣极高。其步韵之作极夥,如《长洲集》遍和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白山集》和谢灵运诗三十六首,《目希周集》遍和清真词二十七章,《固庵集》和姜白石词,还有和苏东坡诗、韩昌黎诗等,皆为旷世佳作。他的得意之作《大千居士六十寿诗用昌黎南山韵》是继清代一诗人之后,敢和《南山诗》的唯一今人之作。钱仲联先生赞其作“使人洞精骇瞩”,能见“选堂之大”。季羡林教授对饶宗颐的诗词更是给与了高度评价,“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
  饶宗颐的书画乃学者画,独成一格,率性随心,元气淋漓,虽早年常为其学术光华所掩盖,今已为世人所共知,其作品更已成为书画收藏家所追逐的对象。饶宗颐先后举办过多次书画展,出版了多册书画集,每次无不引起轰动,引来赞誉一片。何怀硕先生曾说,“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在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他又说,中国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才气与学养、阅历与功力,缺一不可,饶先生已达到了这一境界。
  除了诗词和书画,饶宗颐在音乐上也有着一定造诣。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于此建树甚多。然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饶宗颐蓄有古琴数张,其中一张是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关于这琴他曾有《凄凉犯》词咏其事。早年由于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习指法,终有所成就。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味,在这方面也有大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我的艺术特别是书画,与我在家乡所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谈起自己的艺术生涯,饶宗颐的家乡情怀油然而生。对于现在取得的成就,他更是不知满足,他说,“我自己在艺术方面还很大的潜力,我还能做出一些成绩出来。希望今后能把学术上的工作多交一些给助手干,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搞艺术,发挥自己的潜能”。
   “国家的历史研究应该从地区性做起,潮州地区具有独特的人文现象,将潮州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系统研究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秉承家学,从乡邦文化走向世界的饶宗颐,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他对家乡文化有着割不断的情结,特别是对家乡文化的研究更是魂牵梦绕。他在1989年第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上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一种愿望和盼待,就是把潮学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饶宗颐的这种愿望变成了现实,一群热爱潮学的学者开始了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而且在10年后的今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此饶宗颐深感欣慰。
  因为潮州是自己的家乡,饶宗颐从孩提时起就很喜欢潮汕文化这一学问,先后写了《潮州艺文志》、《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潮州志汇编》等一批论著,引起了不少中外学者对潮汕文化的兴趣。对于为什么要提倡潮学,饶宗颐说,国家的研究应该从地区性做起,我们的国家庞大、历史悠久,假如不从地区做起,就没办法写成比较可靠而且可以传之永久的全国性历史。通史实际上是比较“普通”的,碰到一个“专题”,往往都会出毛病,从微观的方法看,应该从地区做起。潮州人文现象和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史上,潮人在内地移民史和海外拓殖史两方面的活动的记录一向占极重要的篇幅。潮人若干年来在海外拓殖成果的种种表现,在中国以外各个地区孕育出无数繁荣美丽的奇葩,为中外经济史写下新页,很久以前就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成为近代史家的研究对象。因此将潮州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系统研究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提出创建潮学以来,饶宗颐对潮学研究的动向和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十分关注。他说,“潮州人一向对经济重于学术,我有责任推进潮学的研究,虽然我的研究范围已经超出了潮州,重点也没放在潮州,但大家都能理解。”饶宗颐参加了多次的潮汕历史研究中心理事会和潮学研讨会,每次都向与会的学者提出研究的方向、分析研究的方法,让大家茅塞顿开。他说,至今日为止,潮学的研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在中国庞大的地方历史研究领域中已经独树一帜,不少海外学人、北方学人对潮学的研究和出版物都评价很高,值得我们骄傲。但我们对史料的处理还要落力,今后的研究也不要太多做平面的工作,要把精神摆在几个重点上,在深度上做文章,这样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在进一步的潮学研究中,能有一批学者对什么是潮学、潮学的研究成果、潮学在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等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从而逐步取得共识,逐步成为世人公认的潮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客观存在的一些原因,内地知道饶宗颐学术成就的人并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饶宗颐的名字在学界已经十分响亮,有不少人更称其为国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饶宗颐,不愧为潮人的骄傲!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