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孙天牧馆员高度评价冯忠莲先生不朽的艺术成就
故宫博物院和中央文史馆今天共同来主办冯忠莲先生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自古以来,各行各业在幕后工作的人往往没有前台表演的人来的风光和声名远播。
我认识冯忠莲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样子,她是我和陈少梅先生学画时的一 个学妹。不久便不到陈先生家学画了,后来才知道她到北平辅仁大学上学了。几年后,她学成回到天津继续和陈少梅先生学习,又继续做我的学妹。再往后她与陈先生结合,成为陈先生的夫人。学画期间陈少梅先生格外在两个学生身上着力,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冯忠莲。这是因为我们两人在学习中最肯吃苦,也最有悟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画稿陈先生让我们只临一遍,但是通常我们都是画上几幅拿去回课。陈先生会在几幅画稿里找出局部的上佳之处加以比对,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从不含糊。这种系统的学习模式从1938年直到1949年,我和忠莲两个人心无旁骛潜心于画,成绩提高得非常快。
五十年代初,当我们有机会见到故宫的宋、元、明、清的绘画藏品,并领受了任务要临摹这些真迹时,心里是平静的。为什么面对古画的临摹任务不紧张和忐忑不安呢?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面临的临摹任务与我们追随陈少梅先生多年以来画的内容没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宋、元画派的诸多笔法与神韵我们早已烂熟于心了。
1953年我和忠莲先后奔赴沈阳博物馆,她临了《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人册页等,我临了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李成《小寒林图》、《寒鸦图》等。随后我们又来到荣宝斋开始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临摹古画。期间忠莲临摹了清、袁跃《万松叠翠图》、《清明上河图》等,我则临摹了赵雍的《澄江寒月图》、赵孟頫《松泉高士图》、《秋郊饮马图》,王冼的《渔村小雪》长卷。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作品,心里还是蛮欣慰的,那时候的工作环境哪里有现在这样的条件!现如今的照、排、复印技术和电脑合成什么的画作都是科技的成绩。想来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我们这些老人,用手用笔用脑完成得真假难辨,人脑比过了电脑倒也可笑!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生活要承受住艰苦,心要静得下来,与古人对话得做到物我两忘。忠莲的《清明上河图》是古画复制的巅峰之作,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中应占有不朽的地位。
人们敬畏古人,学习古人,继承古人文化精髓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有所进步与超越。当然超越唐诗、宋画、元曲谈何容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潜心去研究分析总结。起码认真治学的态度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吧!
忠莲和我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相识在陈少梅老师处,作为学兄妹有十多年光景,1953年我们同事于沈阳博物馆,1955年又同事于北京荣宝斋。1985年我加入中央文史馆闻知忠莲已于故宫退休,遂和先严墨佛公商议并决定推荐忠莲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为此我们父子多次找时任馆长吴空先生举荐。后经吴空馆长呈文,1988年忠莲加入到中央文史馆与我同馆为伍,此人生之幸也!(孙树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