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馆员杨吉魁的花鸟画艺术之路
山西省文史馆员杨吉魁,别名杨寅寅,字山,号魏人,南园后人,室名品石斋。男,汉族,1938年4月生于山西芮城。1965年毕于业山西大学中文系。
由于他自幼爱画,上大学期间,曾经姚奠中先生介绍,拜齐白石弟子杨秀珍先生为师,研习国画。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1974年,由于国画作品入选山西中国画展 ,被临汾地区行政领导发现,调至临汾地区展览馆任美术干部。1979年又响应号召:“教师归队”,调入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写作教师,兼“语文教学通讯”编辑、记者。1988年应邀赴日本茨城县水户市举办个人画展。回国后,调山西师大艺术系任教。1990年又赴亚运会作画献艺,1991年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杨吉魁画集》。1995年调任山西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现在是山西美协理事、山西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西教育学院教授。杨吉魁擅长写意花鸟画,对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极为推崇,他的画能继承传统,又能师法自然,追求我自用我法,以“变”求进,进而再变,“变”而又进,永无满足。他喜作梅兰竹菊、鸡鸭鹰雀、虫鱼虾蟹等题材。作品风格属于奔放豪壮,清新自然一派。他热爱艺术教育曾担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临汾分校校长,他的学生满三晋。他教导学生:“创造是艺术家的生命,要有出新的意识,方能以新的心态去审视引起自己兴趣的客观对象,从而创造描绘出不同于他人的艺术作品”。“有创造,就能超越古人”。杨吉魁的传略已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等。他从艺的事迹被国内外报刊杂志广为评价介绍,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茨城新闻》和国内的《中国人才报》、《中国教育报》等均对其进行了报导。
一
画画、当画家曾是杨吉魁先生长久的精神期待,它至少可追溯到他自己孩童时期那渴望多彩的梦境——那是积蕴着华夏丰厚人文古韵的黄河边的黄土地上,一个传统的耕读世家里,悠久的文化血脉注入给他生命中那份潜在的艺术灵性。同时还惯穿在他自己岁月人生的百折不挠的努力和寄望中。只是这种期待却经历了同样长久的业余绘画的岁月和时光,这不灭的艺术灵性之光,顽强地闪烁在自学、自悟、自创的道路上,辉映出的是一种独样境趣的艺术人生。
如果说人生是矛盾的,那么人的生存和志趣的阴差阳错、迂回曲折便是一种常情;如果说人生偶然和必然间的峰回路转能有着还原本真的际遇,应该说这精神期待的结果,是杨先生40余载始终执着于艺术、热爱绘画、寄情于不懈追索所获得的“额外”收获的全部说明。就专业而言,是否可以说他曾有的遗憾是终于没能进艺术院校去科班地专业学艺,但又何其有幸的是,他的这条由学文而学画,以文人而入画境的艺术之路,不仅使他走着一条暗合传统中国画中典型文人画家成长经历的道路,而且正是这种别于常人和当今画家们的特殊路径、历程和学养底蕴,最终在绕了一大圈子后,使他成为一位创业型的美术教育家,并成功地奠基起他富于诗性、深蕴清健、空灵书卷气息和纯美超逸画风的艺术成就。画家的梦和久久的期待,对他来说是一条沿着本真灵性,执着追索的进取征程。
二
机缘从来是给有缘者钟情的馈赠,同时它还是对其“缘”之灵性的唤醒。40年前,杨吉魁作为一位酷爱绘画艺术的中文系学生,有幸地得到恩师姚奠中先生的钟爱和介绍,而同时也成为了齐白石亲传女弟子,时任教于生物系的杨秀珍先生的学生。是齐派花鸟画泼辣、酣畅、拙朴的功力、天趣和杨先生承其齐派又独具劲爽、质朴、隽雅的画风,带他进入了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天地,也由此开启了他一生义无反顾、苦修自悟的绘画艺术求索之路,而这条路一走,便是几十年的岁月时光,乃至一生。
艺术,它无论在外人看来是多么的神秘神圣、雅致和洒脱,其实它需要有志者付以外人无法体验的艰辛、磨励和绝对的心身投入。
由文而及画、由大学的诗文、写作、文论史论教学再走向艺术教育的讲坛;从业余爱好者的学创思悟到专业画家的艺境升华。许多年的磨励和“修持”,杨吉魁先生以齐派入手、转益多师,以文通画、厚积而簿发……可贵的是,他的花鸟艺术之路还体现出他特有的文人治学之思,独有一份清醒和慧识,构成了他艺术之路的独特性。
对于绘画,杨吉魁先生不仅仅是对传统艺术程式简单的拾取,而是融汇于中国文化的审美辨证法理中去通达迹化;对笔情墨趣也非浮浅地描摹,而是以生命灵性的诗性体验,寻找其老辣、率真和意趣的鲜活。把绘画建立在他对中国文学、美学和哲学深厚的底蕴上,而深得传统美学中艺理辨证的审视和领悟,以开阔的视野,以学养的积蕴、以探求的广度深度和对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通会化育,既从容不迫、富有智性地把握与修持着表现语言形态、功力的自律和自由,又执着于中国写意花鸟画的那种对人、自然生命关注、亲合意识的表达,极欲使其承载一种悠久而绵长的精神意蕴,而努力寻求着东方式的文化气息和个性形式美感的审美品格。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总是带着它的精神张力而境趣夺人,但艺境的高低取决于艺术创造主体的思想境界和学养审美的水准。对艺术的学创磨励,本质上是一种对自身人生情态品性和境界的修练,它在艺术是文与质、言与意、理与趣、神与境浑然天成的追求过程,而在人却是一种全面综合人性的升华和完善。因此,由技进道,以有限的人生积累去创造无限的艺术境界,既是每个艺术家的目标,也应该是自我磨励的终极追求……
这实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画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精神,这种意识上的自然而自觉,既出于杨吉魁先生灵性才情的资质,更取决于他以文治画。积文养画、文画通艺的智识和充分足够的心理,精神诸方面的深厚储备。也由此,他走过一种长久的“业余”磨励之路,但那份特殊且艰辛的精神期待在这非常的磨励中愈见脱俗和个性的鲜明。
三
善文能书、通晓声律,又长于文史哲诸学,是杨吉魁先生学文、教学和治学的底蕴,这似乎决定了学习画之艺术成就的格调和品性。如果说“惟以情胜”、大化生命灵性的超逸抒写,是他对传统写意化鸟画文化品质和精髓承继弘扬的精神内涵的话,而对绘画艺术“物境、情境、意境”的生命境趣的追索,则又构成他对艺术的人文历史观和文人审美态度的准则与尺度。沿着他的经历脉络,我们会感到他的画基调是文人的空灵、静寂和充满书卷合格的清健超逸。这超逸在于其综合学养的滋育使他大化霸气、火气、浊气而从内心注入给画面诗性的含蓄、毓朗与空明。这是带有东方式的典雅洒脱和在人生渴望后,于隐忍修持中的旷达、淡泊以及脱俗。它既承接着古老文化中天人、物我化一的妙心会悟,同时也体现着现代知识分子的那份情思,省悟的清醒。尤其是作为有别于山水、人物画那种似乎不得不承载历史与现实某种使命感或重负的花鸟画,他更注重对心灵纯美的品读。
应该提及的是,杨吉魁先生几乎是山西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走出国门,赴日本展出交流的画家,其后数度被邀请赴日本、美国讲学、传艺和展出。而其醇正的画风、博而育精的情思画境,以理化技的笔墨智性,以及朗朗清健的超逸隽永,正是赢得特殊好评的最充分理由。
杨先生生性平和内在,其人格画品正如姚奠中先生对其《梅花》的题诗可为评价:“白梅比雪香,红梅分外艳。不必山中觅,只从画里看。”更有力群先生所说的那样:“讲文兼画勤奋笔耕,画风朴实笔墨苍润”,似乎这后一联语更能作为杨吉魁先生作为一位特殊的画家,有着独特人生经历和个性鲜明的艺术成就本真的写照。同时,这评价和肯定也能对当今画坛某些无知于“似于不似”、流弊于底蕴浅薄、张扬于浮滑庸俗的恶习和追名逐利之画风,有一种呼唤守望民族文化精神品质的启示和作用。因为说到底,艺术永远是人生的艺术,是人格学养和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是生命与灵性之纯真、纯美、纯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