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
戴巍光《中国名胜大典》书摘
戴巍光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慈悲庵位于陶然亭公园中央岛西南的高台上,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重修。阉内北院尚存有辽寿昌五年(1099)石幢一座。正院内的观音甘露破地狱净法界真言童为金代天会九年(1131)的制品,四面刻佛像和咒文。庵内还有清康熙二年( 1663)的重修观音庵碑刻。因为慈悲庵又名观音庵。陶然亭为清康熙时工部郎中江藻所建。江藻所书“陶然”二字的木匾,就悬挂在庵的山门内。在南山墙上,镶嵌有江藻的陶然吟和江皋的陶然亭记石刻。1920年前后,慈悲庵还是重要革命活动地点之一。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邓中夏等曾在陶然亭集会,并在慈悲庵门前大槐树下合影。1920年8月,李大钊、周恩来等在慈悲庵北配房内举行联席会议。建党前后,李大钊、邓中夏等曾在南配房讨论革命事宜。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慈悲庵于1978年修整一新。
慈悲庵内静无哗,想见当年革命家。
寂寂南窗城上角,沉沉午夜雨如麻。
拯民水火余肝胆,忘我精神靡际涯。
学习英雄凌汉志,神州鹏举遍开花。
松筠庵在宣武区达智桥胡同12号,校场口三条2号,又名杨椒山祠。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发现松筠庵为杨椒山故宅,遂于第二年建立杨椒山祠,祠内供奉杨椒山像。祠内西南角有谏草亭,亭中石碑上刻有杨椒山批评朝政的两篇谏草。杨椒山(1516-1555),名继盛,字仲芳,保定容城(今河北)人,嘉靖进士。少时家贫,刻苦学习。出仕后敢直言。明嘉靖三十年(1551)任兵部员外郎,其时瓦刺俺答南侵,仇鸾请开马市,希与俺答珃和,继盛以“仇耻未雪,遽议和示弱”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被贬官。嘉靖三十二年(1553),再被起用,任兵部武选员外郎,时严嵩当权,杨上疏陈其五奸十大罪,被嵩构陷,廷杖下狱,被杀,年仅40。遗著编有《杨忠愍集》,文章亢直锋利,书法亦奇崛如其人。杨椒山亦能诗,其《送子与谳狱江南》诗云: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候,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先生亮节比松筠,谏草铮铮万世春。
宁洒头颅千滴血,不教国脉付沉沦。
报国寺在宣武门外报国寺前街。始建于辽代。因寺中有两颗古松,俗称双松寺。明清两代重修,清乾隆十九年(1754)改名大报国慈仁寺。明清时此寺为京师名刹,规模宏伟,殿宇有60余间,其中高36级的大毗卢阁,可以眺望卢沟、西山等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曾遭劫难。
顾处士祠 在报国寺西院。是顾炎武住过的地方。顾炎武(约1612-1682),江苏昆山人,号亭林,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他参与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与同乡人归庄为知交,人称“归奇顾怪”。清兵南下时,顾炎武与归庄起兵勤王,参加苏州、昆山、嘉定一带人民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考察山川。图谋匡复。康熙七年(1668),曾在山东济南为文网罗织而入狱。出狱后,坚不仕清。他坚拒清廷开博学鸿词科和明史馆时对他的征召,潜与江湖豪杰结成秘密团体,进行反清活动。在北游时,他以二马二骡载书随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名著《日知录》即写成于这一期间。晚年定居陕西华阴,死于曲沃。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太史何绍基筹集资为顾炎武建祠,春秋两季祀之。祠内藏有顾炎武私人藏书。
报国寺连炎武名,归奇顾怪不忘明。
勤王事败英雄泪,笃志芸编枕席清。
琉璃厂 在宣武区和平门外。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市。街全长750米。之所以名为琉璃厂,这是因元明两代曾在这一带开设烧制琉璃瓦件的窑厂之故。到了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这里已停办窑厂,开始出现书店及文物、字画、纸张一类商店,到乾隆年间,更臻发达,这和当时清廷大力编辑《四库全书》有关。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厂甸在(北京)正阳门外二里许,古曰海王村,即今工部之琉璃厂也。街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画、纸张、书帖为正宗,乃文人鉴赏之所也。”到了民国,因铺设南新华街,琉璃厂分成东西两街,东街主要售古玩,西街主要售旧书。解放后,仍保持其经营特点。近年来,特别是1982年以后,琉璃厂大加改建。新建后的琉璃厂,更富有古香古色的特色。著名的商店有誉满全球的荣宝斋以及宝古斋、墨缘阁、庆云堂、汲古阁、萃珍斋、胡开文笔店、戴月轩笔店等。
琉璃厂不产琉璃,文化街名天下驰。
四宝文房推第一,书斋画铺觅珍奇。
题荣宝斋联①
假期来此一游,笔林墨海春常在;
环堵何妨三拜,画苑书坛乐不穷。
迁莺共祝新荣,飞毫泼墨俱成宝;
展卷同怀远古,品画焚香不必斋。
①共两联,作于1986年12月。第二联嵌“荣宝斋”三字。
天宁寺 在宣武区广安门外,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602)改称宏业寺。唐开元中改名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又改称大万安禅寺。元末毁于兵火,殿宇仅存瓦砾,唯余辽代所建砖塔。明初重建寺院,并改今名。现存殿宇为清乾隆时重修。天宁寺塔是北京地区现存古塔中最古老的。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砖塔建于辽代。塔高57.8米,八角十三檐。塔身建于方形平台上,塔的最下部为须弥座。其上是具有斗拱、勾拉的平座和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座身四面有券门和金刚力士等浮雕,再上为13层密檐。第1层出檐较远,其上12层出檐递减,塔顶以宝珠形的塔刹结束。整个造型丰满优美,为古塔中之杰作。相传塔内藏有佛舍利子。据《京城古迹考》载:塔上四周,原缀有风铎数以万计,风定风作,音无断时,寺僧云:“音敛则光现,其影入殿门窗隙,一塔散为数十塔,影皆倒也。”
天宁寺塔耸青霄,八角层檐远市嚣。
旧址沧桑源北魏,浮屠始建自金辽。
牛街清夏寺 在宣武区牛街。是北京最大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庙。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宋代末年,元明清均有续建。全寺主要有礼拜殿、望月楼、宣礼楼、碑亭、讲堂、浴室等建筑。礼拜殿可容1000人,由三个勾连搭式屋顶和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组成,共五楹三进,纵深十余丈,坐西朝东。因为据教规,教徒作礼拜,要向西朝拜圣地麦加。大殿后部的穹窿藻井,是宋代建筑,艺术价值很高。宣礼楼又名梆歌楼、唤醒楼,前身是宋元年间修建的尊经阁,元世祖时,有两位阿拉伯“筛海”前来传教,曾在阁上藏经。望月楼平面呈六角形重檐歇山顶,亭内立有明弘治九年(1496)用汉阿两种文字刻的《敕赐礼拜寺记》碑。寺内还藏有不少珍贵文物,如元代至元十七年和二十年的两块阿拉伯文墓碑是中国现存元代阿拉伯文石刻中的最古者。南宋末年,波斯人艾哈迈德、布哈拉人阿力曾在这里讲过学,去世后就葬在寺侧跨院丝柏树下。整个寺宇格局宽敞、肃穆宏丽、古朴而又宁静。
清真古寺近千年,阿拉伯文薪火传。
格局敞宽兼肃穆,栋梁雕镂得天然。
梆歌楼出尊经阁,礼拜殿留文物编。
筛海西来碑有记,伊斯兰友共摩肩.
法源寺 在宣武区法源寺后街,是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古刹。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而建,故又名悯忠寺。明代改名崇福寺,清雍正时改今名。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悯忠台、藏经阁等。其中悯忠台为最古建筑,台有历代原藏石刻,包括唐《无垢净光宝塔颂》。台外山墙嵌有清代翁方纲复刻的《云摩将军碑》残柱础。天王殿前的铁青炉和青铜狮艺术价值较高。大雄宝殿供华严三圣像。大悲坛所供佛像为东汉时物,是珍贵文物。法源寺曾是宋钦宗赵桓被金兵掳至北京后囚居之地。金大定十三年(1173)曾作为策试女真进士的考场。法源寺之受人关注,还因为南宋耿直遗臣谢枋得不愿仕元,被拘于此,绝食而死。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戈阳(今属江西)人,宝祐进士。曾为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遂被罢斥。德祐元年(1275),起用为江东提刑,后知信州,率兵抗元。城陷后,流亡建阳,隐姓埋名,麻衣卖卜、教书度日。至元二十五年(1288),元朝下诏求人材,尚书留梦炎举荐他,他不愿。魏天祐又举荐他,谢枋得骂之,魏天祐大怒,强迫他北行。至元二十六年抵达北京,因病迁居悯忠寺。他看到壁间有曹娥碑,泣道:“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耶!”遂不食而死。后人把他的遗著编成《叠山集》。他所作的诗多伤时之作,如《武夷山中》云: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解放后,曾整修法源寺。1956年在此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5月,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国,设在法源寺的中国佛学院曾予奉迎。同年,又在寺内成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法源寺素以丁香花闻名,至今依然繁花似锦。寺内还有唐松、宋柏、银杏等古树。
(一)
古刹京城已夺魁,千年历史一低徊。
寺名屡易皇朝改,石刻犹存残柱陪。
进士贤良监试地,钦宗枋得禁囚台。
近年盛事传中外,东渡鉴真金像回。
(二)
麻衣卖卜誓韬光,碑泣曹娥欲断肠。
莫谓江南无铁骨,铮铮枋得属炎黄。
先农坛在宣武区天桥西南,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农神之所。先农坛建于明永乐年间,嘉靖初为了建立四郊分祀制度重建之。坛方圆6里,绕有两重围墙。用砖石砌成方坛,高1.5米,长宽各15米。四面出陛。坛北有供奉先农神牌的正殿五间,另有神库、神厨、六角绿顶井亭等。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围墙和林木受到很大破坏。后来,有些场地则被挪作他用。解放后,这里成了先农坛体育场,进行绿化和整修,现存建筑主要有先农坛、观耕台、太岁殿、庆成宫、神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