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云南历史文化论坛2018年第十一讲开讲

信息来源:云南省文史研究馆作者:范妤
发表时间:2018-12-25
字号:/

    11月16日下午,云南历史文化论坛系列学术讲座2018年第十一讲在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开讲。本次讲座由柴毅龙馆员主讲,题为《中西医之争是一个文化事件——中西医之争的文化省思》。
    柴毅龙,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昆明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和教学。主要著作有:《尊道与贵德——中国人的价值观》、《休闲与养生》、《西方的智慧》(合著)、《中国哲学史要》(主编)、《儒商读本》(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评介》(合著)、《现代人与体育》(合著)、《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合著)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现主要学术兴趣在中医生态学、中医现象学等领域。
    柴毅龙馆员从近现代中西医之争的历史谈起。从洋务运动起,到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出现了争论,这是近现代中西医之争发生的背景。从民国前出现的“废医论”到民国时期的中西医之争,直至当代,中西医之争依然存在着。
    柴毅龙馆员回答了“为什么说近现代中西医之争是一个文化事件”。他认为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一种文化冲突,中西医学的产生端赖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中西医的哲学文化基础决定了各自的医学体系。他谈到,中西医代表的是两种文化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西方(西医)与东方(中医)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中西生命观(身体观)的差异性决定了中西医的发展路径;中西语言文字的不同决定了中西医的思维模式及认知体系。
    柴毅龙馆员认为,医学问题从本质上说(根本上)是一个文化问题。中西医之争本质上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争论。而人类文化应该是两种文化和两种精神的综合创新。当前,西医有走向“技术医学”的危险,而中医有走向“不中不西”的危险。他的结论是:中西医应当相互取长补短,走结合、融汇的道路;人类医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是生态医学。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