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为贯通后的浦江两岸规划开发建言献策——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召开专题研讨会
近日,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在上海市政府第一会议室召开“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后的后续规划和开发”专题研讨会,集中发布研究成果。市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姜平主持会议;市政府参事室原主任王新奎、部分市政府参事、市有关部门和相关区政府负责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市政府参事唐子来、原市政府参事傅克诚、市政府参事汪孝安、市政府参事赵丽宏先后作主题发言,从“国际大都市滨水地带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经验,构筑滨江科学研究体系”“滨江两岸贯通后的功能提升和区域联动”“黄浦江滨的今昔和展望”等不同的角度对课题研究进行了阐述。
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表示,开放空间贯通、塑造区段特质和辐射城市腹地,是城市滨水地带转型发展的基本环节。他强调滨水地区植入新兴功能,要为城市功能服务。如伦敦的金融和商务中心功能大部分已转移至伦敦码头区,其在全球的影响力远超伦敦当初的金融区,也提升了伦敦的全球竞争力。他同时建议,需塑造地域特质以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体验经济时代,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的城市建成环境,已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新时尚场所,滨水地区丰富的历史遗存将被赋予新的价值。
原市政府参事、上海大学教授傅克诚认为,注重两岸互视性,建设开放通透的滨水式建筑,规划便捷可达的交通,以及制定安全疏散路线等海外经验值得借鉴。滨水区在设计时需注意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让人们充分享受滨水的特点。她同时建议搭建滨江科学研究框架,建立跨学科数据库,以学术助力相关的开发规划。
市政府参事、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汪孝安认为,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及其腹地的功能和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他建议完善两岸联动的交通与旅游网络,形成码头和城市腹地历史风貌区域的交通联动,形成水上观光和陆上文旅的“鱼骨式”或“叶脉式”构架,“游一条江,读一座城,讲好上海故事,形成有水脉特色、有历史内涵的上海城市文化深度游览线路。”
市政府参事,市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散文家赵丽宏从小在黄浦江边长大,他对于黄浦江两岸的变化感到不可思议,原来那些只能坐船远眺的密集厂房和仓库,“现在却成了供人随意走动的滨江花园”。他建议,数十公里的滨江绿地,应该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和文化艺术的展示厅,展现上海的历史足迹、民俗风情,和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市住建委(市浦江办)、交通委、规划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绿化市容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浦东、黄浦、徐汇、虹口、杨浦、宝山、闵行等有关区负责人也纷纷结合参事观点,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姜平在总结时指出,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后的后续规划和开发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课题。他提出,黄浦江两岸今后应该有更丰富的功能拓展,在提高公共空间亲民性、滨江交通便捷度、沿江景点串联等方面多下功夫。他表示,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作为市政府的参政咨询机构,将继续关注黄浦江两岸的建设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提交相关建议,为浦江滨江区域迈向世界级滨水区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