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世纪》杂志刊文纪念启功先生

信息来源: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作者:杨之立
发表时间:2015-10-15
字号:/

    启功先生(1912-2005)是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第六任馆长。今年是启功先生逝世十周年,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世纪》杂志,特邀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沈培方先生在第5期“世纪特稿”专栏登载《启功先生为我作题跋》一文,深情回忆他和启功先生数十年相识相交、亦师亦友的感人经历。
    文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初,沈培方作为上海书画出版社代表,到北京参加会议,讨论整理出版鲁迅收藏的古代碑帖及未刊遗稿事宜,他直抒己见,大胆发言,获得时任该项目学术顾问的启功先生的赞许,会后还诚邀他来府上做客。启老与作者相谈甚欢,即兴书写《论书绝句》,还谦虚落款“培方同志两正”,即让他在诗歌、书法两方都予指正之意。这次做客,成全了两代书法家数十年来鱼雁传书的佳话。
    1994年,启功先生已誉满天下,求书者接踵,作者满怀对前辈的虔诚和敬仰赴京求跋。启老对他关怀备至,一气呵成地为其书法临作连题两首跋文。其中《韭花》四帖跋文有两百字之多,洋洋洒洒,字字珠玑:“孔子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书之为艺,知味尤难,此吾与老友沈公培方论书之共见也……”既谈书法之难,也点明两人以书会友的情谊。接着,启老又题跋作者临米芾《多景楼诗卷》,他一改前跋的小字为大字,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启老当时深陷“文债”,许多大有名望之人向其求书,他却一片赤诚,率先满足这位小友的请求,令作者深感振奋,多年来将两篇题跋视为珍宝,悉心收藏。

 

1994年10月,启功欣然答应为作者所临书法作品题跋

 

    1999年深夜,作者又与启功先生促膝长谈。启功先生说:“回想当年我在钟粹宫(故宫藏画处)一同参观的老辈已无一存,同学同好,至多只剩两三人,我曾经直接受到的教导和从旁得到的见闻,今天在我身上已成了一担分量很重的责任,我应当把它交给后来者,但又是‘谈何容易’呢。”谈话中,启功先生奖掖后辈的嘉德懿行、薪火相传的责任道义深深铭刻在作者心中,激励他在此后的岁月中笔耕不辍、勇攀书艺高峰,以报答启功先生的一番知遇之恩。
    哲人远行,往事悠悠。沈培方为感激启老生前对后辈学者的鼓励和支持,把深藏内心二十多年的美好记忆,以情意真挚的文字娓娓道来,文献价值与可读性兼具,值得细品。据悉,上海《文汇报》9月15日在“笔会”副刊全文转载了该文。
    同时,为了让读者深入体会书艺之美,切实感受这段书坛佳话,《世纪》特在同期的“名家书画”专栏刊登启功、沈培方两代书法家的墨迹(启功先生的两个题跋,以及沈培方临《韭花帖》、《土母帖》),以纪念、缅怀一代国学大师启功先生。

 

启功为沈培方临《韭花帖》等名帖题跋

 

启功跋沈培方临《多景楼诗卷》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