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上海市文史馆举办诗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自当长歌。9月2日,上海市文史馆举办“世纪正气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词吟诵与创作座谈会,以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的先烈,悼念在日本法西斯暴行下死难的同胞,讴歌抗战精神,唱响胜利之歌。
座谈会由上海文史馆游伟副巡视员主持。座谈会开始,上海文史馆馆员徐圆圆,春潮诗社特聘研究员张青云、杨先国、齐铁偕,中国作协《诗刊》社子曰诗社理事长了凡、上海诗词学会理事沈沪林等现场吟诵了自己为此次活动所创作的《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访上海四行仓库怆怀八百壮士》、《母亲说》、《祭三十五万遇难同胞》、《满庭芳•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有感》等抗战诗词。
接下来的发言中,上海文史馆孙琴安馆员就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事诗词创作谈了看法,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晓军同样强调要尊重历史真相,在此基础上用充沛的感情与恰当的文学艺术来表现。茆帆馆员认为,现在写纪念诗词最大的难点是缺乏身临其境的经历,容易流于空洞和概念化,建议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潘颂德认为古诗词创作要遵循古体诗的规律,与新体诗互取长短。上海楹联学会会长姜玉峰则结合自己所写的诗,认为诗词创作要与时代社会共鸣、以真情实感写诗。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沈祖炜馆员谈了作为“清”文化的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但同时也指出现在脍炙人口的、朗朗上口的诗少了,未必人人成为一个诗人,但成为一个好的诗词读者是可能的,春潮诗社特聘研究员杨逸明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孔子虽然从来没有创作过诗,但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这就表明做一个懂的读者的重要性。最后,现年88岁的姚昆田馆员回忆起抗战往事,并就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看法。
出席此次抗战纪念诗会的还有鲍淡如、丁德明、黄旭、李建新、季军、张立挺、金嗣水、汤敏、刘鲁宁等沪上知名诗词作者。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文史馆春潮诗社从今年年初开始,向顾振乐、田遨、吴孟庆等馆员,丁锡满、范文通等春潮诗社特聘研究员,海派诗人及全国诗词名家,征集抗战题材的诗词作品近百首,并在《联合时报》、《解放日报》上选刊发,社会反响良好。
《世纪正气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词作品选》于2015年8月11日整版刊登在《联合时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