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城市规划和发展——2015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 在广州召开
2015年8月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广州珠江宾馆会议大厅,参加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城市规划和发展——2015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嘉极、省参事室(文史馆)副主任(副馆长)黄尤、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南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梁龄之、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李文驹等出席报告会。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参事室(文史馆)主任(馆长)张嘉极谈到,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按照陈建华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城市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关于城市未来。围绕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和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科学规划,注重长远,打牢基础,重点推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弘扬岭南文化,打造城市名片,推动广州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举办此次报告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南先代表广州市政府对报告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广州学作为新兴的城市学地方学学科,对于广州的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得到市政府的重视,本次报告会的选题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这有利于推动城市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希望与会专家将广州学研究与广州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多研究关注广州的城市“性格”和“文脉”,为广州现在和未来的规划发展作一个纲要。
与会专家认为,“广州学”的研究,可以挖掘与弘扬广州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广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可以在城市建设中保持原来的“文脉”与精髓,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更好地凸现广州的“城市名片”。随着广州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版图也在不断扩张之中,包括从化、增城的并市设区,需要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对广州规划进行布局。从国内其它城市的经验看,城市规划一方面要保护好古历史文化资源,避免在“大拆大建”中毁坏,要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弘扬岭南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在新区发展和实施“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战略中,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城市空间,注重广州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凸现广州水乡特色,打造宜居宜业的真正“山水城市”。
报告会开幕式由市参事室(文史馆)副主任(副馆长)李翔主持。参加报告会的还有广州市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以及市有关部门、广州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