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赤峰学院基地揭牌仪式在赤峰学院举行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作者:
发表时间:2015-09-24
字号:/

    (通讯员周秀峰 呼和浩特讯)  9月1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赤峰学院基地”揭牌仪式在赤峰学院举行。
    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张建华,党组成员、巡视员冯永林,赤峰市政府副市长梁淑琴,赤峰市政协副主席布和朝鲁,赤峰学院党委书记李春林、院长雷德荣,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忠及参加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出席揭牌仪式。赤峰市部分文化艺术单位的领导、赤峰学院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由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建设主持。
    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张建华就在赤峰学院建立基地的目的、意义、因由、宗旨以及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发表讲话。他指出,建立赤峰学院的目的在于,开发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创新文化艺术研究方式、培育文化艺术研究人才、转化文化艺术研究成果、推动文化艺术研究发展。选择赤峰学院作为“基地”主要因由:一是赤峰学院坐落在中国红山文化发祥地赤峰市,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定位符合“大文史”研究的方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具有文史研究馆职能职责所涉及的专业设置,学院的红山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研究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特别是当前学院的发展趋于较强上升态势,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二是被自治区主席聘任到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具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高尚的道德品格;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文史、艺术成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具有能够坚持参加文史研究馆组织活动的自觉。能够担当起履行“参政咨询、文史研究、艺术创作、统战联谊”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也能够担当起履行到赤峰学院基地开展工作的职责;三是赤峰市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优越。境内有八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遗址和文物均有大量发现。草原、石林、冰臼、温泉、胡泊、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也为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研究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发展的空间;四是赤峰市具有尊贤尚德,敬老崇文的优良传统;五是赤峰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他还强调,馆院双方建立基地的职责应该是:(一)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互为对方开展“文史研究、艺术创作”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二)研究确定文史研究、艺术创作工作方向,巩固“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直至草原文化的研究基础,大力繁荣艺术创作,共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年度工作;(三)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学术专题讲座和学术论坛、峰会等,不断向社会推介、展示双方文史研究、艺术创作阶段性成果。
    赤峰学院院长雷德荣在仪式上讲话。他说,本次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研究基地落户赤峰学院,是对赤峰学院发展的关心和厚爱,必将对赤峰学院的学科建设、艺术创新、学术研究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下一步,赤峰学院将与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通力合作,充分发展研究基地的作用,不断繁荣文史及艺术研究和创作,为提高赤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促进赤峰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张建华,赤峰市副市长梁淑琴和学院党委书记李春林共同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赤峰学院基地揭牌。
    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巡视员冯永林代表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向赤峰学院赠送《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全卷34册)《内蒙古文史研究通览》(12册)、《绥远通志稿》(12册)、《内蒙古自治区志•文史研究馆志》、《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大事记》、《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人物传记》、《诗书画印蒙古》以及第一批拍摄的《馆员风采录》光碟等资料。
    仪式结束后,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二级教授李树榕作题为《艺术修养与人生境界》的专题讲座。
    随后,张建华馆长一行参观了赤峰学院图书馆、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了解了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情况,并就相关问题与院方进行了交流探讨。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