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2014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在广州召开
12月18日-19日,来自全国各地和境外的6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参加由广州市政府文史馆、参事室和广州大学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2014年广州学与城市学地方学学术报告会”,专家呼吁设置“广州学”,凸现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服务。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文史馆馆长、参事室主任张嘉极,省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省市文史馆同行以及广州市政府参事、文史馆馆员和港澳台嘉宾等参加了报告会。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更好凸现城市特色,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名片”,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学的兴起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上海学、北京学、武汉学、泉州学、鄂尔多斯学、三峡学等,共十多个城市和地方开展了城市学地方学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岭南文明的中心地,海上丝路的起源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每个时代,广州都有代表性的东西,如海上丝路的南海神庙,一口通商时的“十三行”,近代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留下的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第一展”广交会,这些都是广州宝贵的财富。专家认为,“广州学”的研究,可以挖掘与弘扬广州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广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可以在城市建设中保持原来的“文脉”与精髓,避免少走弯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更好地凸现广州的“城市名片”。
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强调,广州学的研究不仅对我们广州城市的发展建设非常重要,对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和区域历史文化建设,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本项工作,希望借本次报告会的契机推动广州学及地方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导向,把广州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广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奉献智慧,为广州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二是要注重创新研究,积极开展特色研究,不断推出新成果,力争实现重点突破;三是要不断加强与全国重要地方学研究机构、学者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宝贵经验,推动广州学文化研究的纵深和全面发展;四是要加强与各高校合作,鼓励专家学者们立足学术前沿、兼具广州特色与国际视野,切实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大力推进羊城文化的传播普及,为广州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服务广州的世界文化名城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如何更好凸现城市特色,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名片”,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学的兴起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上海学、北京学、武汉学、泉州学、鄂尔多斯学、三峡学等,共十多个城市和地方开展了城市学地方学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岭南文明的中心地,海上丝路的起源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每个时代,广州都有代表性的东西,如海上丝路的南海神庙,一口通商时的“十三行”,近代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留下的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等,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第一展”广交会,这些都是广州宝贵的财富。专家认为,“广州学”的研究,可以挖掘与弘扬广州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广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可以在城市建设中保持原来的“文脉”与精髓,避免少走弯路,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更好地凸现广州的“城市名片”。
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强调,广州学的研究不仅对我们广州城市的发展建设非常重要,对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和区域历史文化建设,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本项工作,希望借本次报告会的契机推动广州学及地方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导向,把广州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为广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奉献智慧,为广州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二是要注重创新研究,积极开展特色研究,不断推出新成果,力争实现重点突破;三是要不断加强与全国重要地方学研究机构、学者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宝贵经验,推动广州学文化研究的纵深和全面发展;四是要加强与各高校合作,鼓励专家学者们立足学术前沿、兼具广州特色与国际视野,切实开展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大力推进羊城文化的传播普及,为广州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服务广州的世界文化名城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