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上海市政府参事与国内外专家研讨
“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竞争力”
为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参事室与外国咨询机构、智库专家的交流,提升上海文化竞争力。10月17日下午,参事室主办了“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竞争力”研讨会,邀请被誉为“创业产业之父”英国专家作主旨报告,市政府参事葛剑雄、毛时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展、“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等作专题发言,市政府参事、市政府委办相关同志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薛洪玉副主任主持会议。
约翰•霍金斯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通过代表性人物和标志性建筑来体现,城市的本源来自于人、来自人们的情感、人们之间不同故事的交织,要把新来者和老居民混合起来、历史和未来混合起来、大小不同规模的建筑混合起来、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建筑混合起来、建筑设计和可居住性结合起来。他同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了解与保护曾有的历史、传统,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关卡。上海外滩、世博园区这些地方需要再加力发展,还有苏州河的西岸、静安寺附近区域、上海戏剧学院的华山路一带,很多文化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要进一步支持和宣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大家很熟悉,但许多业界人士还不知道上海国际艺术节。他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推广众筹概念”、“帮助人们学会管理商业的艺术廊”、“发挥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的作用”等建议。
毛时安参事表示,文化竞争力是具有传承性和创造性的智慧力量,是一种柔软的力量,是对人心持久的、深远的影响力。上海在文化的竞争力上,一是要根据100多年、特别是近30年的发展过程,创造城市发展的学派;二是作为一座现代的经济和商业城市,上海要发展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发展;三是要发展城市文化学派,研究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局限、教训,对城市的建设有什么影响?此外,要在电影、电影艺术上拿出既有城市特点、又能够为人类接受的精神文化产品,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和谐,让人与人更加接近。
葛剑雄参事认为,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竞争力,基础应该是人,不仅包括上海本身户籍人口,外来人口,还包括全世界人类。一个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服务对象除了是本地的人,也应该包括全世界的人。它的动力不仅来自本地的居民,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建设不是仅仅出一部获奖的作品或者建一个辉煌的大剧院,而是要看上海本地人在这个阶段的文化享受是否提高了?文化水准是否提高了?上海要控制人口没有错,但对于创意产业,对上海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要得奖的,也包括外地能工巧匠,应该大量吸收。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展、“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等专家,还分别谈了艺术教育问题、工业设计发展的阶段、文创产业的视角等。
约翰•霍金斯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通过代表性人物和标志性建筑来体现,城市的本源来自于人、来自人们的情感、人们之间不同故事的交织,要把新来者和老居民混合起来、历史和未来混合起来、大小不同规模的建筑混合起来、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建筑混合起来、建筑设计和可居住性结合起来。他同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了解与保护曾有的历史、传统,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关卡。上海外滩、世博园区这些地方需要再加力发展,还有苏州河的西岸、静安寺附近区域、上海戏剧学院的华山路一带,很多文化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要进一步支持和宣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大家很熟悉,但许多业界人士还不知道上海国际艺术节。他对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提出了“推广众筹概念”、“帮助人们学会管理商业的艺术廊”、“发挥创意产业中知识产权的作用”等建议。
毛时安参事表示,文化竞争力是具有传承性和创造性的智慧力量,是一种柔软的力量,是对人心持久的、深远的影响力。上海在文化的竞争力上,一是要根据100多年、特别是近30年的发展过程,创造城市发展的学派;二是作为一座现代的经济和商业城市,上海要发展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发展;三是要发展城市文化学派,研究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局限、教训,对城市的建设有什么影响?此外,要在电影、电影艺术上拿出既有城市特点、又能够为人类接受的精神文化产品,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和谐,让人与人更加接近。
葛剑雄参事认为,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竞争力,基础应该是人,不仅包括上海本身户籍人口,外来人口,还包括全世界人类。一个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服务对象除了是本地的人,也应该包括全世界的人。它的动力不仅来自本地的居民,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建设不是仅仅出一部获奖的作品或者建一个辉煌的大剧院,而是要看上海本地人在这个阶段的文化享受是否提高了?文化水准是否提高了?上海要控制人口没有错,但对于创意产业,对上海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要得奖的,也包括外地能工巧匠,应该大量吸收。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展、“木马设计”创始人丁伟等专家,还分别谈了艺术教育问题、工业设计发展的阶段、文创产业的视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