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室(馆)党组学习中心组举行第三季度集体学习
唐凯麟馆员作“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报告
(通讯员 彭新卫)10月14日上午,室(馆)党组学习中心组举行2014年第三季度集体学习,著名伦理学家、省文史馆馆员唐凯麟教授作“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报告,党组书记、主任熊健及室馆领导陈伏球、于秋平、郭玉平和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参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唐凯麟馆员在报告中围绕“什么是优良的传统”和“为什么要立足传统”两个方面,深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传统是民族在共同生活和历史经验中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情绪。传统来自于历史,但历史不等于传统。传统是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血脉,是“第二天性”。优良传统的判断标准有历史的,也有现代的,要看它在历史上是否产生积极作用,今天还有没有积极意义、正面影响,能否提高民族自信心、产生正能量。
他强调,传统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传统是不能摆脱、抛弃的。只能理性对待,自觉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每次改革的成功都能在传统中找到根源。我们出生在语言、文化、伦理关系等这些既定的社会环境中,生而为“传统人”,传统已经潜移默化于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为整合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而建立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传统为土壤和基础,否则无法被社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层面,24个字,12个概念,都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高度重视民族传统。只有重视传统,才能提高民族自信,才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源泉。
报告会由党组成员、副主任(副馆长)陈伏球主持。他指出,省文史研究馆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学习、思考“什么是传统”“为什么要立足传统”,不仅有利于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推动。
报告会现场 全体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听讲
党组成员、副主任(副馆长)主持
著名伦理学家、省文史馆馆员唐凯麟教授作报告
(梁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