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召开《云南文史》办刊务虚会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9月15日讯)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王维真同志于近期主持召开《云南文史》办刊务虚会议。会议研究讨论了《云南文史》刊物肩负的历史责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改革创新发展的措施,形成了创新图变、再造辉煌的共识。副馆长张勇、张亚平,馆员杨文翰、朱惠荣、余嘉华、袁鹰,各处室院负责人,编辑室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云南文史》(原名《云南文史丛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坚持探寻古典、激发当代,引导学术、繁荣艺术,形成了鲜明的云南文史学术艺术特色风貌,曾连续四次荣获全省内刊质量评比金奖第一名,广受好评。《云南文史》不仅是云南省文史研究馆的机关刊物、馆员的学术园地,同时也是我省文史学术、艺术研究的文化品牌,在行业内具有标杆意义,在推动文史研究馆转型发展、助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将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
目前,《云南文史》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稿源减少,质量下降,编辑模式固化,出刊拖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刊载内容与群众物质文化需求联系不紧密;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编辑理念固化,流程僵化现象;三是编辑人力不足,知识老化,管、编脱节。
针对以上问题,会议强调,《云南文史》的办刊工作要牢牢把握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坚持特色,创新图变,再造辉煌。要坚持文史研究学术价值与推陈出新、服务社会并重、坚持馆员主体地位与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并重、坚持馆内研修与开门办馆扩大交往并重的基本思路,探寻历史、激发当代、增强信心,不断提高管理和组编能力。会议提出了以下建议:一要坚持推动学术、繁荣艺术的办刊宗旨,突出文史学术研究特色。在巩固馆员为作者主体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馆外优秀作者队伍,增加稿源;二要坚持为文史馆工作服务与为社会服务并重的办刊方向。既要反映文史馆的重要工作,又要关注社会现实需要,回应社会呼唤,适应当代文化发展的要求;三要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生活,在增强务实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认真处理好学术与务实、治史与鉴今、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培养更多作者和读者,促进作者、读者多样化、年轻化;四要加大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效率、质量。坚持管编结合、采编相长,调整优化编、审、校、印出版流程,增加编辑人员力量和经费投入,细化支出预算,科学管理。
会议期望全体馆员、研究员、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作者继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云南文史》的办刊工作,共同努力,实现创新图变、再创辉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