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广州市政府参事调研组到香港调研
应香港《香港书画报》社邀请,12月20至22日,广州市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李翔率政府参事刘惠妹、周树坚、李明华、冯歌阳等一行六人,就广州总校“七中”恢复“培道”校名和香港历史古建筑现状和保护课题赴香港调研交流。
20日下午,李翔副主任等一行赴香港培道中学参观并举行交流。香港培道中学曾绮年校长与学校校董会、校友会诸位代表,向参事们转达港澳和海外培道校友一致强烈的认祖情结。抗日战争时期,广州培道学校曾辗转迁到韶关、香港、澳门等地,并先后成立了港校和澳校,抗战胜利后才恢复了广州总校。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培道中学,澳门培道中学师生纷纷前来广州认祖归宗,然而这个“祖”已改名为“七中”。曾绮年校长等认为“七中”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中是一个很普通校名,而培道只有省港澳才有,是一个超过百年的历史文化品牌,希望广州总校能够恢复“培道”校名,从而更好地团结海内外培道校友,通过穗港澳共同努力培育国际化的高等中学,为实现中国梦写出新的历史篇章。参事们对港澳和海外培道校友热爱中华的民族情结表示充分的肯定。对于有关总校复名的建议表示理解,参事们认为,应在广州多些开展宣传“培道”历史的活动,引导公众也包括七中的历届校友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下达成共识。
21日上午,香港中西区议员陈捷贵太平绅士、陈财喜议员、香港广州地区联会副主席鄂健强先生,在陈财喜议员办公室与参事们举行座谈,陈捷贵、陈财喜议员介绍了香港推行历史建筑活化计划活动的情况。
为了保护香港珍贵的历史建筑,并以创新的方式加强开发利用,香港特区政府在2007--2008年度《施政报告》提出“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作为政府文物保育政策中的主要措施。当局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古物古迹办事处”,建立完整的保护制度,加大公众参与“活化”计划活动的力度,分期分批对103个香港法定古迹和制定的三个级别的历史建筑采取“活化”性保护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
据了解,自2008年1月以来,香港特区政府规定所有工程项目必须强制进行文物影响评估。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在2008年4月成立,订出明确的文物保护政策。当局通过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让非牟利机构申请“活化”利用政府历史建筑开办社会企业,政府通过评沽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争取实现公益企业和保护文物双赢。例如,在第二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中,预计修复费用约1.27亿港元,预计工程于2013年底完成。特区政府将为负责计划的三家社会企业营运初期提供830万港元资助。
座谈结束后,陈财喜议员、鄂健强先生陪同李翔副主任和参事们参观了位于港岛上环的历史建筑。参事们认为,香港“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及组织机构形式,制订有效的“保育”制度的经验,都很值得广州借鉴学习。
是日中午,李翔副主任一行拜会广州市政府文史馆名誉馆员、香港著名画家梁洁华女士,受到梁洁华女士的热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