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论坛暨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新聘研究员聘书颁发仪式在兰召开
8月12日至13日,由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和甘肃省行政学院共同主办的“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论坛暨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新聘研究员聘书颁发仪式”在甘肃省行政学院召开,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张正锋,甘肃省行政学院院长石玉亭,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李汝根、李佩芬,甘肃省行政学院副院长管怀义,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机关党总支书记、副巡视员雷保庆出席会议,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的馆员、研究员、机关工作人员,省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和省内各大媒体新闻记者等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12日上午,举行了“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新聘研究员聘书颁发仪式”。会议由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李佩芬主持,甘肃省行政学院院长石玉亭致辞,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李汝根宣读了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聘任魏立桥为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的批复》和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关于聘任雒青之等25名同志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的通知》,并向与会人员逐一介绍了新聘研究员的个人情况,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张正锋为新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并作动员讲话。
张正锋在讲话中强调了文史研究馆的办馆宗旨和重要职责,回顾了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成立近六十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甘肃文化建设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并对新聘馆员、研究员从立足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助力;积极发挥引导主流文化作用,推进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充分发挥统战联谊作用,广泛汇集各方力量,推动文史馆工作上台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希望,要求全体馆员、研究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提升政府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水平积极建言献策,共绘富民兴陇的宏伟蓝图,努力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为甘肃文化大省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12日下午,与会馆员、研究员和甘肃省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建设甘肃文化大省为主题进行了分组座谈,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如甘肃省行政学院教授张巧艳提出了甘肃文化的定位问题,“甘肃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寻根甘肃”、“根在甘肃”;韩甦毅研究员提出的“甘肃省文物保护现状亟待改善的问题”;唐俊卿馆员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华文化存在至今的问题;王宏研究员提出建议在甘肃建设综合性美术展览馆和美术创作基地;李葆竹馆员提出筹建甘肃民俗文化艺术馆,打造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陇剧品牌;李青惠研究员提出对加快甘肃优势文化品牌的培育,重点支持敦煌文化、读者、兰州牛肉面等地方特色品牌建设;王文本研究员提出把甘肃省博物馆建在中心广场,便于市民参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张绍重馆员提出加强古长城等名胜古迹的保护;廖国柱馆员提出在建设文化大省过程中应重视加强人才培养和政策配套,等等。这些意见建议质量高、领域广、观点新,符合我省实际,对促进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日上午,由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李汝根主持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兰州大学教授、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张崇琛作了题为“谈谈甘肃的文化发展”的发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古籍整理所所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赵逵夫作了题为“论早期周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发言;甘肃行政学院社会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王俊莲作了题为“现代政府管理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发言;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陈自仁作了题为“关于完善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1313工程’的几点建议”的发言,并对文史研究馆机构改革和文史研究课题立项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副教授张巧艳作了题为“甘肃特色国家需要世界前沿-甘肃文化大省建设战略定位思考”的发言;国务院特贴专家、省政府经济顾问、省政府文史馆馆员魏立桥作了题为“甘肃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的发言;兰州大学教授、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汪受宽作了题为“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渊之一”的发言;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肃省文物局局长、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杨惠福作了题为“夯实文物工作基础,为建设华夏文明示范区奉献力量”的发言。
最后,张正锋作了总结讲话。他认为,这次论坛交流时间虽短,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收获很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筹备有序;二是主题鲜明;三是研讨充分;四是成果丰硕。他表示,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0多篇,大部分内容都比较符合甘肃省文化建设的实际,提出的意见建议比较合理,有独到的见解。论坛结束后,我们将把所有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分类归纳,编辑成册,及时呈报省委省政府,供决策参考。

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论坛暨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新聘研究员聘书颁发仪式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张正锋(右)为新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张正锋作动员讲话

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论坛分组座谈现场

建设甘肃文化大省论坛分组座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