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室馆动态

安徽省政府参事陈 进小传

信息来源:作者: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安徽省政府参事陈进看到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土地流转以及现代农业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的内容后,感到既亲切、又激动。《决定》中的许多观点和提法与他2008年参与调研撰写并由国参向国务院呈报的调研 报告观点一致。
    2008年5月下旬,国务院参事室会同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及农业部、中国社科院等部门组成以国参主任陈进玉为首的21人的专家调查组,对凤阳县小岗村和肥西县小井庄进村入户调查。陈进作为调查组成员,全程参与了提纲拟制、进村调研和报告撰写。此次调研共汇集成五篇报告,陈进撰写了其中的两篇,即《土地流转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和《农民急盼破解贷款难》。6月17日,国参委派他和其他人一道将五篇文章汇总,以《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农村新一轮大发展的若干建议》为题将调研报告呈报国务院,得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的重要批示。温总理在6月28日的批示上写道,“此调研深入细致,直接倾听基层群众意见,这种做法值得提倡。批转国家有关部门。” 经过接触,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评价陈进:“多次参与国参有关粮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和保护问题的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多次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批示。特别是2008年5月参与国参对安徽农村改革的联合调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显示了他对农村工作非常熟悉和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和文字水平。在全国参事队伍中,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担任省政府参事的同时,他还兼安徽农经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组成员、安徽省农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经学会理事等。长期从事农村政策研究和经营管理工作,著有《农业企业经济经营学》、《农村财务会计》、《农村审计》等十余部专著。曾在安徽工作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回良玉、汪洋曾多次对其所写的报告和文章给予充分肯定。中国农经学会会长杨雍哲称其为“颇有知名度的农村问题专家,是从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农经学者,其学术研究成果的针对性、实用性很强,尤其在‘三农’政策咨询方面为其所长”。国内同行及舆论界称赞他是“比实践的有理论,比理论的有实践,是理论家中的实践者、实践者中的理论家,是赋理论于实践、用实践发展理论的优秀代表”。
    从2003年他被聘为省政府参事以来,结合所学,发挥优长,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深入调研,积极建言,数次参与安徽省政府有关文件、法规的起草及决策、咨询活动,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短短四年多的时间,就提交《政府参事建议》40余份。很多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给予重要指示。有的刊发;有的获奖;有的进入安徽决策层面,变为现实;有的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好评,进入国家决策。
    2004年,与他人一起调研并执笔撰写的《关于深化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几点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省领导批示:“成立金融办,势在必行。”该建议促成了“安徽省金融办”的设立。是年,副省长赵树丛在其《以农村沼气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安徽建设》上批示:“请农委永春同志阅研。陈进同志意见很重要,发展沼气是生态富民的好路子,也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要大力宣传,关键是要把国家支持的政策让农民知道,把发展沼气的好处让农民知道,发展规划要落实,服务措施要落实。”
    2005年,副省长赵树丛认为其提出的《尽快做大做强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议很好,是一个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大课题,批转省农委和中小企业局抓好落实。该文获《安徽日报》“我为安徽崛起献一策”征文一等奖。这一年,省长王金山在其撰写的《加快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试点工作——解决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污染问题的新途径》上批示:“请柏泉同志阅研,这是农产品加工转化,实现循环经济的一个环节,是防止浪费、减少污染的一个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举措,应当重视起来,可商科技厅逐步推广,早日见效。”
    2006年,与其他参事共同撰写的《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办资金互助组织——肥西县小井庄、明光市兴旺村农民创办资金互助组织的调研报告》,省长王金山批示:“调查很好,有见解、有建议、有启示,请高度关注,轻言胜负,尽力引导,多些服务,让实践去做回答,让市场去做选择。”《新华社动态清样》摘录了该调研报告,省委书记郭金龙亦批示。其建议被写入安徽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他感叹地说,政府参事建议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既体现省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深化,也说明省政府参事的参政咨询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2007年9月,调研中遭遇车祸,多处骨折,但他忍着巨痛,在病榻上完成《关于我省生猪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王金山省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和省政府秘书长张俊同时批示,充分肯定。该调研报告为发展安徽生猪生产、稳定生猪价格注射了“强心针”,服用了“清醒剂”。同年9月份,《科技日报》连续刊载他撰写的《现代农业建设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科技成果进村入户要创新机制》、《现代农业建设重在构筑产业体系》、《要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4篇文章。当年参与的《重视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突破区域开发建设瓶颈——11省市政府参事联合调研报告》,引起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的重视,进入国家决策层面,2008年,该报告建议被国务院写入长三角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以上撷取的片断,只是他任省政府参事期间“能参善谋”的缩影。然而,透过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工作岗位,亦然能找到他“能参善谋”的例证。
    1986-1992年,任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站长期间,负责实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所提建议引起省委重视,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均在头版头条报道;《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获安徽省委党校最佳优秀论文奖。
    1993-2000年,任省农经委主任助理、纪检组长期间,负责休宁等3县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指导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参与农业部制订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制度,多次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国际研讨会,所写的《天长市界牌镇农民水产研究会调查》,被国际粮农组织译成英文出版;2001年6月4日,《农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刊登他《税改后农村公共财政及投融资体制整体调整》的文章;《跨世纪农业发展新阶段及其对策》获省直厅局中心组成员“世纪之交话安徽”理论征文一等奖。
    2000-2003年,任省农委纪检组长期间,分管全省农展工作,所写《农展是个好办法》、《让安徽农产品抢占上海滩》2000年发表在《安徽日报》B版头条;《面对加入WTO新形势,农业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化经营》,2001年发表在《安徽日报》C版头条。分管农村能源工作,提出2010年安徽的新目标和新措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途径》,2002年发表在《安徽日报》C1版头条;《用工业理念抓农业》2003年发表在《安徽日报》C1版头条,赵树丛副省长曾在一次会上说:“太华书记说看了陈进的文章,才全面了解什么是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王太华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现任中宣部副部长兼广电总局局长)
    他常说,一个人活着,就要讲奉献,对社会有益,不断为社会作贡献,回报社会,增加社会财富;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奔与走,为民鼓与呼,让农民提高收入,过上好日子。
言者心声,俯仰自成。自1968年毕业分配到国营华阳河农场,与农结缘以来,一生都从事着农村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乐此不疲,持之以恒,精雕细凿,精益求精,干到最好,达到顶层。三件实事显作为,一腔碧血注其中。
    一是财务会计。不仅负责具体财务会计,还编书、讲课、参与会计制度的制定。1973年,毕业4年,编写了《农业会计》一书,作为全省农垦企业培训教材。1975-1992年,财政部农财司三次聘请他为“全国农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宣讲材料编写组成员”,参与制定国家财务制度,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促进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做出贡献。1987年,编写了《农村合作经济会计》,1987-2000年,连续十多年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讲授该课程,该书年发行量达10多万册,并被制成录相带和光盘,广为发行,为全国农村培养近百万会计人才。
    二是企业管理。1974年,毕业5年,编写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材。财政部将此推荐给全国大专院校作教材;农林部农垦局以此为基础,编写了《国经农场经营管理学》,发行全国。1985年,农牧渔业部经济管理干部国家考试领导小组聘其为“企业经理、场(厂)长国家统考命题组成员”。1987年,经济管理干部国家培训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邀请其参加第三、四、五、七批国家统考农垦企业管理命题。
    三是政策研究。1995,中南海152大会议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国农村工作座谈会”,分析全国农业形势,部署全国三农工作,姜春云副总理、温家宝副总理、陈俊生国务委员主持。陈进参事作为受邀专家出席,参与起草有关三农工作的文件。1998-2003年,受邀在省委党校四次为地厅级主体班学员作《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与对策》、《解决思想、优化环境、进一步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等专题报告,深受欢迎。专家认为,他的报告结合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新鲜经验做出了系统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很深理论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参善谋”的利剑,得益于长期磨砺、不断学习、认真实践、深思细研;“梅花飘香”的业绩,皆缘于不懈追求、锲而不舍、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勇攀高峰的源泉;干出一流业绩的目标追求是事业常青的不竭动力。
    “常学习,早一步;靠毅力,不怕苦;深思考,永进步。”这是他的口头禅。其实这正是其人生历程的总结和写照。
    常学习,早一步。走进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堆的报刊,一垛垛的书籍,案几上散放着当天的报纸和近期的杂志,大约有几十种,多数是农业、经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此外,还从网络上及时查搜资料,掌握上情,熟悉下情。熟悉他的人都说,陈进善于学习,先人一步,掌握情况多,了解信息早。“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也许就是他时时进步的“活水”,不断提高的根本。
    靠毅力,不怕苦。在中央七频道讲授《农村合作经济会计》教程时,为确保播放效果和形象,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顺畅优美,他既注意着装、仪容,还要在讲案上下功夫,常常废寝忘食,不论白昼。在北京、在合肥,无论何地何时讲课,他都要求自己达到形神兼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人感到不理解,对他说:老陈,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玩命地搞,干什么?他淡淡一笑,就算是回答。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牙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老人的话,正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深思考,永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正是在勤学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思考,他才变得更加博学,更加务实,更加敏锐,所提意见和建议才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008年初,他对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的“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调研分析,认为这是土地流转体制的新突破,开创了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内容和经营范围的先河,撰写了《兴办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做法好──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的调查》。这是全国最早介绍木兰村土地流转的文章。7月,《安徽日报》“C1经济周刊”以《离乡不丢地 不种也获益》为题发表;8月,安徽省委主办的《江淮》杂志第8期以《在流转中实现双赢》为题刊登;10月,新华社《暸望》新闻周刊杂志第40期所刊《“小岗变法”的精神内核》一文“思考今天:‘大包干’之后怎么改”,重点引用陈进参事的原文和观点。次日,新华网时政频道全文刊用,多家媒体竞相转载。央视《焦点访谈》两度来皖追踪采访木兰村及安徽的土地流转情况。所提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开全国先河,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事引起国家工商总局的关注。总局领导表示,将在全国系统内大力推广“木兰经验”。
    2008年6月,陈进参事五次赴凤阳县调研,撰写《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和创新的新突破——大包干之乡凤阳县兴办生产和资金互助合作社“1+1”模式的调查和启示》,8月,国务院参事室网站在参政议政栏目刊发。凤阳县政府特聘其为县政府农村金融发展顾问。11月,在“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暨全国政府参事高层论坛”上,陈进参事与他人合写的《建设新淮河 打造大粮仓》,被评选为优秀论文并在大会发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衷心祝愿陈进参事走得更远、更高,生命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