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参事、馆员动态
成都市政府参事回访“金堂县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试点项目”
4月26日,成都市政府参事李荣伟、刘建军、王益谦、揭筱纹以及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冯跃国,应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党政领导的邀请,对成都市委、市政府5年前实施的“金堂县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试点项目”进行回访。
一、项目背景:
2006年12月13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主持会议,专题研究支持成都市金堂县实施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试点项目工作。根据会议纪要(成府阅[2006]291号),我市在金堂县启动实施“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的试点项目,具体任务是2007年市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金堂县首批在赵家、淮口、两镇建设三个农民搬迁聚居点或集中居住区,搬迁安置约300户农户1000人。要求金堂县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待取得试点经验后再逐步推开。市领导还要求市政府参事室全程跟踪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出项目总结报告。
市政府参事室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政府参事成立专题课题组进行跟踪调研。通过一年的跟踪调研,共形成三篇《参事工作简报》和二篇调研报告。一篇调研报告是《金堂县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试点项目跟踪调研阶段性报告》,另一篇调研报告是《金堂县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试点项目跟踪调查总结报告》。两篇调研报告当时就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这次我们重访赵家镇,深感赵家镇实施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试点后的巨大变化。
1、城镇化步伐得以加快。实施贫困山区农民向村镇集中以来,赵家镇场镇规模超过了历史总和的两倍,常住人口从2006年的3000人,增长到了如今的9000人。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4.81亿元,比2006年的2.6亿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90元,比2006年的4476元增长85.2%。城镇化率提升了16个百分点。
2、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由于山区人口的迁出,放牧现象大幅减少、退耕还林得以巩固,整个赵家的植被越来越好,生态有了明显的改善,增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3、幸福指数得以提高。搬迁出来的山区农民由于下山后能够“生根”、“致富”,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自信;现居住地房产等固定资产价值也不断增加,农民在获取“工资性”收益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样的“财产性”收益;受惠于农村养老保险、计划生育等众多政策,搬迁农户还享有同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更加和谐。
三、赵家镇的主要做法:
2007年以来,赵家镇坚持统筹规划,尊重群众意愿,注重产业培育。他们采取“项目争取一点,政策捆绑一点,部门支持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方法,集成使用涉农各项政策,捆绑使用好国家资金,千方百计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高山移民”工程,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在推进山区居民集中居住的基础上,他们坚持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与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加大对集中居住区道路、供水、排污、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改善。他们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层次引导集中后的农民基本稳定就业:对有文化的年轻人,因其流动性大、闯劲足,鼓励到附近的金堂工业园和成阿工业园或者沿海从事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对有文化的中年人,因其上有老、下有小、照顾家庭任务较重,鼓励其在本镇创业。目前,全镇集中居住的农户只要有就业意愿的都能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