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吴亮:推动科技机制体制创新,有效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信息来源:文汇报作者:
发表时间:2019-03-13
字号:/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说成绩、话挑战,定目标、谈任务,就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实施路径,抓住了根本,目标措施明确。

    一是关于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报告提出,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决不能让改革政策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产业应用领域存在一系列“卡脖子”难题。这表明了国家对当下科技体制机制面临问题的清醒认识,又指出了未来改革的提升途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近几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总体上看,已出台的一系列人才评价政策有力地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会发现,国家出台的这些人才评价政策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甚至出现落地难,“以论文论英雄”“以‘帽’取人”等现象仍然存在。我国一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大国崛起的国家评价体系,要鼓励和奖励一批为国家利益积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要尽快建立起激励科技人才的国家荣誉体系,让优秀的科技工作者获得尊重、感到尊严和价值实现。

    二是突出强调企业是创新主体。报告提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是创新主体”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企业在人才和科学评价方面缺少话语权,企业人才与科研院所人才流动难。而且出于对技术和商业机密保密需要,企业研发人员很少发表论文,以致职称普遍不高。另一方面,职称又是申报项目和奖励的“硬杠杠”,导致企业在这些方面很吃亏。

    相信,未来会以报告的论述为指导,完善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人才评价标准,强化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让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人才在全社会有上升通道。

    三是引导科学界树立好作风。报告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当前名目繁多的评审和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评价导向的人才“帽子”满天飞。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工作者集中在高校,高校也是“四唯现象”的集中区域,激发高校活力、释放高校科技生产力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建议以“非利益化评价”为原则,不把人才荣誉性的称号变成承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职称评定、奖励评定和薪酬待遇等资格和标准。

    正如报告中所提到的,我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就一定能够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


    作者: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吴亮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