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实现创新要打通研发、产业和市场链条
人民网福州5月26日电(谢曦)面对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该如何推动创新和经济的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带动经济发展,归结到一点,只有把创新服务工作做好,才能落实好创新驱动。”福建第七次鼓岭科学会议日前在福州召开,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作“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战略对创新服务的认识”主题演讲。
什么是新常态?刘燕华认为,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战略,具备从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的特点。
新常态下的中国创新现状如何呢?刘燕华通过介绍美国、以色列、德国和韩国的创新模式,分析了目前中国创新驱动存在的六大急需解决的问题:科技资源投入政出多门,低水平重复浪费严重;按工程预算管理的方式管理科技,约束了创新活动;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影响调动人的积极性;科技评价体系偏离,影响创新产出和科研学术氛围;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脱节,科技成果转化步履艰辛;成果转化率低。
他表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打造创新服务体系,就要构架科技和经济之间的桥梁,明确不同的角色定位,建设包含“技术市场、市场开拓、专利维护、技术支持”在内的框架体系。
他建议引用借鉴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思想理念和做法,“学习外国先进创新理念,是重中之重。”
他说,美国的创新方法是引领世界潮流的,其最大优势是人才、教育和文化,而中国的劣势在于人口多,邻国最多,人才培养机制差。他建议中国教育制度借鉴美国做法,“改变教育,把激情激励、善想象、辨别、判断、捕捉机会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要顺应年轻人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人定制课程,以研究市场需求和未来需求进行创意引导,创造消费,超前储备。”
他分析德国为何一直能走在世界最前面,称关键还是创新服务业,德国的创新服务业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服务。同时,重视市场的预测与新市场的开拓,重视现实市场的占有;政府运用法律、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各类创新服务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广泛的咨询和服务,同时,良好的信誉是长期获得咨询客户的根本保证。
“要做好创新服务,必须构架科技和经济之间的桥梁,形成可复制的创新平台。创新服务应该是一个系统,包括投入、市场开拓、信息开发、创新政策等等,涵盖技术、资金、人才、产业、管理、法律、政策、市场等方方面面。”刘燕华认为要改变创新管理模式,从牵引式到驱动式,让内部产生动力,把政府、企业个人的创新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得潜力得到发挥。
如何最终实现创新?刘燕华认为,“从创意到形成价值的全过程,必须把创新和竞争紧密集合在一起。实现创新,必须有创新的思维,要把研发连、产业链和市场链连在一起,才能使创新目标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