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体会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冯之浚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是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亮点有力的推进了政府、市场、企业“三位一体”的改革,突出了企业在改革进程当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发挥企业的主体功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
企业处于市场竞争最前沿和竞争的中心,因而企业最为了解市场的需求动态,企业不仅能看到今天对自己有用的技术,而且能看到明天、后天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并能转化成为商品;企业最能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方向有着最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分析上作出正确选择,因此企业必然成为决定对技术开发的主攻方向,确定未来新技术重点领域的必然主体。
不失时机地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宝、企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天然的需求和反应能力,致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
二、企业是技术创新融资的主体
科技资源是创新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加速了原有技术的老化,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面临这种形式,企业要么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投资,要么被挤出市场。因此企业会更自觉的将资金投入到研究开发中去,以利持久的保持自己的竞争力。这样,不论从企业的主观努力看,还是从企业发展的客观事实看,企业都处在技术创新融资的主体地位上。
三、企业是技术创新集成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关联要素的重新组合,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新技术的商业化来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的竞争力,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是要靠企业制造的产品来实现,因此企业对创新要素的集成和整合,只能靠企业的运作来实现,这个作用是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法替代的。
无论是从对技术创新诸要素的系统集成来说,还是从产品过程中对创新的技术和工艺的系统整合来看,企业都处于主体地位,是技术创新集成和整合的主体。
四、企业是技术创新风险承担的主体
由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权益分配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机制在激励创新中的不完善,因而由研发到技术创新,再由技术创新到形成生产力并推向市场,每个环节都充满了风险,中试阶段的成功和失败,企业要承担风险,同时项目投资上同样存在着风险。
企业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经营主体,往往能认识到技术创新的未来巨大潜力,同时也被“得自创新的利润”所鼓舞,具备承担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从而才能进行创新,不断实践或者说是反复试错,才逐步形成新产业的主导技术和规模效应。因此,企业,也只有企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风险承担者。
五、企业是技术创新受益的主体
技术创新有实用价值,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大的积极性。企业一旦实现了一项重大创新,将导致现存市场结构的变化,获得额外的增长速度和创新利润,成为创新的受益者,而专利和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更利于鼓励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强化了企业创新受益的保障。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十分清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这些丰厚回报,自觉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售后服务的力量和组织,不断促进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不断更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不断顺利进入市场、占领市场,不断获取更多的“创新产出”。因此企业是技术创新中的最大受益者。总之,由于企业是创新选题、决策、融资、集成整合、风险承担和受益的主体,决定了它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过程中,发挥着令人瞩目的支撑作用,使我国创新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还不是来自于企业的贡献。在我国科学科技进步奖中,企业作为获奖单位约为三分之一左右,这说明企业创新的水平略显偏低;同时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停留在企业技术开发的低端,尚未成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主体;我国技术创新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在企业所占比重过小,在国家重点学科引进的“千人计划”专家中,从企业引进的仅占十分之一左右;在技术创新的研究经费中,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一般占4%到8%,应用研究经费比重一般超过20%,最高的接近50%,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费90%以上集中在试验发展阶段,而应用研究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经费比例过低,制约了我国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研究机构数量少,目前,我国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只占不到十分之一, 在我国重点实验室中,企业不足三分之一。
为了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 进一步突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企业技术创新多方面的制度与政策支持。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健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化、企业化。
二、出台《国家技术创新法》
新时期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涵是实现从以大学、科研机构主导“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的战略转变, 促进技术创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使企业创新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研发水平不断提升,高端人才不断汇集,建议出台《国家技术创新法》,使我国的技术创新具有法律地位。
三、财政激励政策
由于研究与发展本身是重要的创新源泉,并且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应对研究与发展予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于从事研发的企业、对于应用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分别给予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
四、金融政策
政府激励创新的金融政策要着重解决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新建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问题。除了经常性的贷款项目中要对创新有所倾斜之外,要特别注意建设风险投资机制。降低高技术企业上市的门坎,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政府还应设立创新基金,扶持高技术中小企业的创业,为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提供担保。发挥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五、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是影响创新方向和速度的重要政策工具,它可以有效的降低创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风险。采购决策通过价格、数量、标准和交货期等都对创新有影响。政府采购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处于产品或产业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创新以及那些政府是新产品的最终使用者的创新。
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评价成果的机制。政府应出台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以维护持有者的权益。同时,政府应对国家出台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如成果转让法等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其可操作性。要特别注意对发明人的激励,以及对发明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并鼓励到国外申请专利。此外,政府应关注专利的实施工作,以更好地的挥专利等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政策
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群体,尤其是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全国非有公制经济企业已超过1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4000万户,对GDP 的贡献率超过60%,税收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超过80%,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在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它比大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有:政府融资、风险资金、项目支持、信贷担保等。要鼓励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创新中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八、人才政策
为推动技术创新,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要考虑稳定、引进、培养三管齐下:要稳定企业中的研发队伍, 从工资报酬、住房、福利、职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投入企业创业与创新活动。
九、产业政策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通过产业政策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的商业模式创新。三是大力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四是完善技术创新系统,提高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抢占技术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整合技术创新的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十、推动国际合作的政策
我们应该利用科技资源的国际流动量在不断增加的趋势,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通过完善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要采取特殊政策,吸引在国外高技术企业的海外华人回国办企业,成为企业家,报效祖国。中国的企业也要走出国门,在海外办合资企业,以学习国际上的经验,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让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重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企业在转型发展、创新驱动重要作用,发挥中国企业家的技术创新精神,塑造激励创新的有利环境,使中国的企业成为促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