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把握新常态,迈向“双中高”
——访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

信息来源:新华网作者:
发表时间:2015-03-04
字号:/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齐中熙、吴雨、于文静)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外媒再次“唱衰”中国经济,国内一些人士也持“悲观”论调。如何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原因,分析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两会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

  正确分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与以往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而且,我国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很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比较高,因此我国的经济表现还是比较好的,亮点也比较多。”林毅夫说。

  林毅夫指出,应客观看待增长减速的内因和外因。

  从外因来讲,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仍然占全世界经济的半壁江山,这些国家经济普遍尚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下行压力。从内因来讲,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实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但经济增速下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因素造成的。我查了一下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无论是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都比去年的预测有所下调。”林毅夫说,“这是一个世界各国共同的趋势,只有国际周期性的原因可以解释。”

  正确分析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林毅夫说,一方面,我国要继续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对这种外部性的周期性下滑采取稳增长的措施。

   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增长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对我国来讲既有可能,而且也是必要的,否则不但减缓跟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缩小,甚至影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就业、金融、财政等方面也会出现问题。”林毅夫说。

  他分析说,虽然国际经济在下行压力下,对中国而言外需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内需还大有潜力可挖。

  “如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还很多。虽然城际间的高铁、公路、机场建设较多,但城内轨道交通、地铁和道路建设严重不足,地下管网明显老化,许多城市被堵车和城市内涝困扰。这些领域的投资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说。

  此外,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亟须加大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投资。

  林毅夫表示,我国储蓄率很高,政府债务规模整体可控,还有相当规模的外汇储备,资金相对充足。完全可以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来撬动民间资金,扩大投资。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中高”目标是完全有条件、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仍具有后发优势

  “经济增长真正的动力机制,实际上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而这有赖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林毅夫表示。

  他认为,我国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有一定差距,但也有不少优势。如发展中国家是在国际技术产业前沿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有很多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较小,成本较低。

  “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带来的后发优势,就可以取得技术快速的创新,快速的产业升级。因此,只要我们把这些有利优势都用好,就能使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比较好的发挥。”林毅夫说。

  林毅夫认为,中国仍具有后发优势,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环境改善还是城镇化等,都具有很大潜力。只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利用这些后发优势、挖掘潜力、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并加大投资力度,未来十多年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