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山西省政府参事:山西省“十二五”规划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十二五”时期山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有的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后危机时代”。山西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项首要的工作就是对世界经济以及全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的研判,这对于准确把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制定山西“十二五”规划以及搞好近期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或者说“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一是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仍将动荡不定,实体经济复苏还会受到制约。虽说世界经济总体有所好转,但回升之路并不平坦,实现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对此要有充分的估计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二是世界经济难以重现危机前几年的快速增长,经济调整的压力较大。发达国家不得不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进口需求萎缩将较长时间存在,这对于中国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出口市场会形成较大制约,所以山西不能对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出口拉动抱以过大的希望。
三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要更多地转向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复苏也需要一定时间,各国都存在着未来通胀的隐患,贸易保护主义也会较多地干扰世界经济的发展。
四是从内生动力看,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还有待时日。每次全球金融危机要实现经济的完全自主复苏,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有重大的革命性科技创新出现,推动形成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尽管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清洁能源、“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新方向,但并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大规模的应用和普及存在难度,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新经济的增长点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加大了山西新兴产业选择的难度。
五是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低碳经济产业有望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升级。这对于山西粗放型的能源重化工产业结构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近年来上马的发电、钢铁、煤化工都面临着一投产就需要技术升级或者产业转型的可能。
(二)危机过后的经济发展,将是一种全新的格局,经济发展不会回到过去我们所熟悉和习惯的运行状态
全球的危机把世界经济拖入衰退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发展方式,产业分工及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所以“十二五”规划,将面临的是一种全新的外环境,“后危机时代”我们也不能希望危机过后再重新延着过去的老路去走。对此我们要同样有足够的认识和估计。
一是对出口导向的产业发展要慎之又慎。当今世界的总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所创造和引导的,危机发生以后,全球这种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增长模式遇到了红灯。全球性的反思,必然会导致世界总需求的衰减,所以对世界上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世界经济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能逐渐减弱,扩大国内的需求将成为必然选择。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带来的有利条件,根据资源稟赋、产业技术、市场需求等发展条件,通过产品价值链进行产业转移或接受产业转移,国际分工格局将更加错综复杂,国际间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将更加紧密。
二、全国“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和重大选择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战略重点。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些前期资料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综合国际国内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段话为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方向,所以山西“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选择,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推动山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解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深化对一些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
二是推动全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加依重于扩大内需。“十二五”期间,单纯依靠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特别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一个倾向是“回归实业”,过度的虚拟经济发展已经遇到了“红灯”。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出口要依靠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也需要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将是“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发展的主轴。“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发展方式亟待调整、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结构调整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改革是“十二五”时期的首要选择,重民生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所以,山西“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也必须以结构调整、促进改革、注重民生为主轴,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行业,以节能环保产业和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基础行业,加快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四是低碳经济将是“十二五”发展的必然选择。有专家称全球已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低碳经济已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很有可能给全球带来两个革命性变化。一是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的经济增长方式。二是改变工业发展方式和相应的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全球很多城市的战略选择。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突出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原则,“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并确定为八大重点内容之一。
从“十一五”的节能减排到“十二五”的低碳经济,不仅是理念的重大转变,还表明我们发展的思路和眼光的更加长远。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未来世界竞争的战略关键点,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二五”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低碳研究和示范已成为国内城市竞争的热点。
五是构筑“十二五”城市新的理念和新的形态已成为全国性的倾向。“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市化加速期,城市发展开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理清城市价值与城市定位的关系,更加注重城市品牌,着力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并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应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人文城市、科技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时尚休闲城市、宜业宜学城市的理念已成为重点。
六是民本、民富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十二五”规划优先考虑的问题。民生是国家之本,民本是立党之基,民富是强国的真正体现。全国“十二五”规划,将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把社会发展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民生为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我国今后五年进一步协调发展的主要思路。对于山西“十二五”规划来说,如何立足山西实际,构筑就业、社保、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安全发展等事关民生的保障机制,是规划编制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一是要搞好就业规划;二是着眼老龄化社会,完善养老保障规划;三是解决“病有所医”;四是加大教育投入等等。
三、山西“十二五”规划研究的重点和建议
(一)要加快山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拓宽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起飞的跑道。“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是山西结构调整几十年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而形成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时期,我省应通过“三个转变”来推动山西的“三个发展”,来加快山西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
我省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比全国更艰巨,如何拓宽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起飞的跑道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山西经济回暖乏力,其原因主要是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经济起飞的跑道越来越窄,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过缓,第二产业畸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仍然是煤、焦、铁、铝和电力工业。一方面第一产业长期发展不足,致使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协调,使庞大的人口和从业人员滞留于一产,既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多远支撑。特别是受重化工业发展理论和市场的影响,山西煤—电—铝、煤—焦—化、煤—焦—铁等重型产业链的简单延伸和泛化,使山西经济急剧地陷入了“重化工盲目发展的误区”。既冲击了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也使山西经济极易陷入大起大落的“怪圈”,同时缺乏科学的、有预见性的宏观产业导向,对全国快速增长行业参与不足,轻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也是我们目前被动的重要原因。
所以“十二五”期间,推动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仅仅凭借煤炭、电力,仅仅凭借能源重化工业的产业延伸,将会遇到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将会遇到全国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严重制约,山西经济发展既不能快,更不能好。要支撑山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下决心从转变发展方式入手,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认真实行“三个转变”,促进山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推动转变;促进山西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山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举全省之力,做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加法。拓宽山西经济发展起飞的跑道,关键是要下决心构筑山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发挥山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山西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使农业成为既可以富民又可以强省的重要产业。要加快农业发展手段、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进程,把全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加法”。山西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快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变,现代制造业已成为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核心战略。国际产品分工和产业转移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十二五”期间我省必须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教训,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调整的趋势,用科学发展观反思山西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主动从以煤炭为主的发展模式,“回归”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来。
第一充分认识现代化制造业在山西工业化和现代化中的基础作用。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鼓励、扶持制造业的发展,顺应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趋势,以“工业立省”、“制造立省”,把山西重新打造成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第二把山西加工工业文章做好,把制造业文章做足,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山西转变发展方式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必须从山西的实际出发,补上我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加工工业发展一直不足的这一课。调整山西工业产业结构也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十二五”时期,山西三次产业结构中,既不能以三产为主也不能以一产为主,而必须以二产为主,通过“工业立省”,振兴目前已近空心化的山西制造业。在新的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中,我省必须立足实际,抓住两头。一头是要敢于和愿意为世界500强“打工”,甘于为别人当下手,补上山西前20多年中没有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课,发展一批绿色的、不污染的加工贸易。另一头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一批世界大企业,发展一批具有山西优势的重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工业、新型能源等工业。
(四)下决心使山西几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山西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下决心使山西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变为既可以富民又可以富省的产业。山西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业产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产地。位于黄土高原的运城、临汾、晋中、吕梁等地的土质、光照、降水、气温等自然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苹果、红枣、核桃的种植,是世界上优质苹果的主要产业带。比如苹果产业是我省很可能成为山西第一的富民产业。经过两年的调整,专家们认为山西苹果产业具备成为全省最重要的特色产业的基本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临汾、运城和晋西的黄土丘陵区有适宜苹果生长的国土面积3万平方公里,山西的苹果产业发展条件甚至比陕西还好。再比如红枣是中国特有的干果品种,山西是全国最重要的红枣生产基地,是山西最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前景广阔,但是上述产业却一直难以做大做强,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好多问题。“十二五”期间,山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山西自然和人文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进而健全和发展山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域较宽,除了苹果、红枣、玉米、小杂粮、马铃薯、核桃之外,还特别适宜发展一些特色养殖。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五)以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开发区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块块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经济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区域经济的分工越来越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分工不同的块块经济发展成为提升各自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从国内而言,开发区、高新区和各种工业园区的发展又成为中国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不仅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版图,也改造着中国的产业地图。山东、江苏、浙江经济发展很快,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开发区和产业集群。近几年全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结合山西地区产业布局的优化,以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块块经济已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是山西打破“资源诅咒”,走出“煤炭经济小循环怪圈”的有效途径。但是山西多年来对开发区工作和产业集群一直不重视,两项内容也很少进入省的五年规划。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很好地调查和研究(在2008年我省专门就上述问题搞过两个报告)。
(六)以县域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二五”规划,应突出把城乡统筹作为拓宽发展空间的着力点。要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我省近几年县域经济活力不足,发展较慢,特别是县级机构改革与全省改革不匹配,县一级政府目前是一级“功能不齐备”的政府,很不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需要。建议以搞活县域经济为题,专门搞一个课题,为县放权,为城乡经济一体化做好支撑。
(七)山西投资与消费阶段的特征及变动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考虑到我省多年来投资总量偏小、规模不大的现实。在“十二五”时期,如何继续扩大投资,调动地方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应是新形势下山西高度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山西经济增长中投资、消费、出口的合理比例,需要研究“十二五”期间,山西的投资规模应该有多大,怎样才能使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对接,怎样解决民间投资意愿偏低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山西由一个储蓄大省,变为一个投资大省。在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之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还将加快,投资率不会很快下降,消费率也不会很快上升,所以找到山西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合理范围及其变动趋势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八)应急和谋远结合,近抓“三个确保”,长抓“三个转变”,实现“三个发展”。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思路,在十几年中不断调整,不断科学和完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思路的提出与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一致。但是山西的“三个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可操作,进一步有实质性的措施和政策。所以“十二五”规划应该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应急与谋远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三化互动,三化互融”,把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与山西“三个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十二五”发展思路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争取能够提出一个可以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山西“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重大问题。山西转变发展方式,也必须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形成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形成新的都市圈和增长极。所以在“十二五”规划中,应着重研究“大太原都市圈建设、东西两山贫困地区综合开发实验区、大运高速公路经济带低碳经济实验区……”等等,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课题,要积极争取搞一两个可以进入和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规划区域改革和发展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