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山西省政府参事:加快山西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体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约束
现代服务业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能,采取体制创新及相关措施释放其潜能是现代服务业提速的关键。发展经验表明,市场竞争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优化服务业结构和促进服务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山西要从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服务贸易开放化、公共服务规范化对服务业进行制度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理应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服务业也不例外。但山西不少服务业领域垄断色彩强烈,一些部门对某些领域过分看重其兼有的属性,如银行作为调节经济手段的属性,科教卫体等领域作为公益性、福利性事业的属性,文化、传媒等作为意识形态的属性等,导致了银行、证券、保险、电信、民航等领域,至今仍保留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市场竞争很不充分。
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多元竞争主体。政府应该从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创新方面来进行服务业体制创新。与制造业相比,山西服务业垄断性因素强,市场竞争很不充分。如果不在体制改革上下功夫,推出切切实实的改革措施,加快服务业的体制改革进程,那么,服务业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制约。
要创新服务业体制,关键在政府,在于创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创新服务业体制要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供给面(保障人力、技术、资金供给),需求面(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环境面(保障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
(二)推动山西服务业整体开放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使现代服务业呈现出高度国际化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趋势,这使得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化特征日渐淡化。同时,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现代服务业不仅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而且许多服务产品也可像货物那样被运输、储存,这意味着时空因素已不再是现代服务业扩张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现代服务业具备了跨国界扩张的技术条件。
现代服务业本身具有先天的强辐射和渗透性,其服务活动大多具有面向国际市场的特征。服务业的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对内开放即允许不同所有制经济都能进入除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服务行业。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哪个领域开放得早,哪个领域就发展得快。山西对外开放不足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服务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国际化,但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WTO框架下的适度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推动服务业的整体开放。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拓展吸收外资投资方式。
建立服务贸易发展体系。加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各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加快培育社会化、专业化、规范自律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支持和组织服务业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商机。
适度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目前,欧美国家之所以极力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因为它们能够在服务自由化当中获得最多的利益。美国学者曾计算过,如果实现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全球经济福利能提高3900亿美元,其中美国获益1500亿美元,欧盟获益1034亿美元,而中国只能获益71亿美元。从长远来看,服务贸易自由化确实是个趋势,但在现有的收益分配差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也要适度。
(三)为山西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随着山西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迅速转换,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服务业高级专门人才储备不足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分不开的。现在国际型和开放型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其中注册精算师、注册金融分析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软件设计开发等高级专业服务人才尤为缺乏。在信息服务业中,既缺乏创意、规划和设计的高端人才,又缺乏一大批拥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
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服务业的发展,除了体制优势、资本和产业要素的集聚优势之外,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的集聚氛围和能力。针对山西服务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既要注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又要加强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并采取有力措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为山西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和大型企业集团,对列入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并享有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的同价政策。鼓励和支持省内民营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以多种形式投资服务业,对其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经营限制。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是一个适合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的领域,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应发挥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能够实行多元化投资的领域,都应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五)大力扶持山西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
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前提下,支持优势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客观要求,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开发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服务业信息化改造基金"和"服务业支柱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团。
(六)推动并鼓励企业争创服务业品牌
扶持服务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加强服务业领域的诚信建设。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代表,该领域中的企业在注重知识创造和应用的同时,更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注重品牌的经营及其市场识别。鼓励服务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和重点科技工程建设,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引导推动服务业企业走规模经营之路,不断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
(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找准山西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般认为,服务业可细分为基础服务、生产服务、消费服务和公共服务四个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近年来,山西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形成了旺盛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随着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各方面政策的逐步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外部效应将得到遏制,部门利润趋于平均化,有利于引导投资分流到服务业各领域。山西要主动承接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政策不断细化以及政府投资的带动和引导下,企业、部门、个人参与服务业发展,共创新基地,努力营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环境,寻求新的增长点。
(八)充分发挥山西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
山西历史文化厚重,旅游人文资源异常丰富,而且旅游自然资源也独具特色,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旅游业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提高。山西要用文化产业嫁接旅游业,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将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九)充分发挥山西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
服务业是围绕当地主体经济的需要衍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其属性特征必然受制于当地国民经济的属性特征。山西经济是以能源、冶金为主导的重型产业,受此影响,山西服务业也是以运输业为主导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山西有诸多有利的条件: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提出鼓励中部地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网络;区位优势明显,承东启西,紧靠京津唐,又是环渤海到大西北通道的必经之地,是北方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十)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发展商贸流通、餐饮、酒店住宿、房地产、社区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而且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事关民生,就业容量大。特别是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大,而山西发展相对不足,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加快发展面向“三农”的服务业
山西农村公共服务业滞后,加快发展面向“三农”的服务业,主要包括农业的生产、销售、科技、信息、金融以及农村生活服务业,能快速提高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十二)通过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实现山西服务业规模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应对这一局面,发达国家的服务产业开始走集团化或寻求战略联盟式发展的路子,以取得在潜力巨大的国际服务市场的资本竞争优势。通过频繁的大规模兼并重组,现代服务业日益向具有多方面优势的行业"巨头"集中。而金融领域内频频发生的银行间兼并重组为超大型银行集团的事件更进一步昭示了集团化发展的趋向。山西也应努力通过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实现服务业规模化。
(十三)推进太原市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在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上要有大的突破,加快推进支柱产业由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发挥经济相对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优势,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并举,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力争在一些服务业领域有所突破。利用石太高速客运专线开通契机,积极形成与京津地区服务业互动发展。引导外资合理有序流向服务领域,引导企业参与服务外包承接业务,吸引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积极开拓对外文化贸易,推进山西市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十四)正确处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关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目前有两种错误观念 :一种认为应该继续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可以忽略服务业的发展;另一种错误观念是服务业要比制造业先进,便要摈弃制造业,完全依靠服务业。这两种认识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看,制造业创造的GDP总量会越来越大,应该继续推动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来看,制造业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服务业的比重将会更大,忽略服务业的发展必定会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考虑到制造业的发展仍可深化和上升,其在国际产业格局中的竞争力会更强,摈弃制造业也必定会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近10年来已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分工和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更多来自于研发、营销等价值链两端的生产性服务活动,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多依靠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要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加强核心竞争力,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发展服务业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业和制造业并不是完全割裂、彼此冲突的两大产业。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制造业也需要服务业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只有互补共生,才能共同发展。
(十五)正确处理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如网络服务、移动通讯、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如电信、金融产等。运输仓储、会计审计、创意和产品设计、广告、营销和国际贸易等各种为制造业和社会生产性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可归类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也被称作“二点五”产业,它介于二、三产业之间,既是制造业的延伸,又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社会性服务业”,是面向社会整体、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行业。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内部结构的优化,直接促成消费的快速增长,从而使消费投资动力作用更趋协调。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迈出了新步伐。而这一切正是服务业发展效应的体现。
山西既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既要优化提升消费者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生产服务业。服务业的结构演进是个自然而且长期的过程,并非短期内调整就可得到。更何况非知识型服务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百货、副食品、餐饮等这些传统的消费服务业,有着其久远的发展历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产资料供应等这些传统的生产服务业,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主要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即使在发达地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服务行业仍然是批发、零售以及娱乐餐饮业。考虑到山西的就业现实压力,扶植这些行业,能够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对于那些尚不具备知识型服务业的地区,切不可求新求大,一味贪图发展所谓的 “现代服务业”。
(责任编辑:吴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