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法院工作要善于抓重点、抓审判
多年来在人大工作,比较关注司法,尤其是法院工作,在此,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供有关部门借鉴参考。
当前,在一些地方,对法院的性质、地位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有的把法院作为一个政治机关、行政机关来看待,并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比如
,有的工作方法沿袭行政机关的做法,热衷于搞政治运动,按行政程序办事,对搞形式、抓亮点、抓出彩的工作比较重视,并且内容也比较多,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大,对抓业务工作,尤其是审判和执行工作重视不够,精力不足,舍本逐末;有的把法院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看待,下工作任务,进行行政目标考核,运用行政手段管理法院工作。如此,等等,导致了一些误区,使法院工作,尤其是审判工作得不到重视,工作质量得不到提高,法院工作长期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涉法信访,特别是涉及审判和执行工作的信访居高不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宪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与政府和人民检察院,都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一府两院”,在法律上,尤其是国家政权的架构上,法院与政府是平等的法律关系。尽管在现实中,特别是行政级别上有半级的差别,这作为中国特色,有其合理性,但作为根本大法确立的法律地位,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尊重。宪法和法律作为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准绳,只有维护其权威,才会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才有好的社会秩序。否则,一个不相信法律的社会是不会有良好的政治秩序的,这个社会就会乱套,就会天下大乱。
人民法院作为执掌生杀予夺大权的国家审判机关,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一定要找准自身的职责定位,依法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集中精力,抓住重点,抓好审判和执行这个主业,少搞形式主义的花花点子,沉心静气,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发挥好国家机器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树立审判权威。为此,要切实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审判和执行工作这个中心。法院工作的中心是审判和执行,没有审判和执行就没有法院。这是法院工作的根和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重要工作原则。在工作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审判业务不放,花大力气加强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动员审判人员钻研法律法规,提高明辨是非、公正裁判的能力。要健全完善诉讼制度,突出抓好刑事审判,认真审理各类民商事和行政案件,积极执行各类生效判决。既坚持依法办案,又要以辩证的、历史的、客观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办案、就案办案和单纯业务思想。既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和裁判结果的公信度。通过案件的公正裁判,弘扬正气,维护社会正义,树立法律权威,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二是要把握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公正与效率属于社会主义法所追求的内在价值。实现公正与效率,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迟到的公正,耗尽了当事人大量的心血,有的甚至是一辈子的青春和积蓄,实际上也是不公正。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说理的地方,被人民群众看成是神圣的殿堂、正义的象征。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的永恒主题,也是对每个法官的起码要求和人格底线。法官办“人情案”、“关系案”,执法不严,裁判不公,群众不信任你,法律的威严,法院的权威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和法官,把公正与效率贯穿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全过程,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既通过程序公正来保障实体公正,又通过实体公正来体现程序公正,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公正与效率的全面实现。同时,要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消除
“地缘”、“人缘”关系影响,杜绝“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
三是要打牢司法为民这个思想基础。在历史和现实的舞台上,法官扮演着社会争端最终裁决者的角色。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称赞、流芳百世的执法者,都是那些匡扶正义、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廉吏清官。群众意识强不强,是衡量司法为民的重要标志和试金石,也是法院工作得到人民群众肯定和认可的重要基础。一个高高在上的法院和法官,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法院和法官,无论形式搞得再多,口号喊得再响,媒体吹得再凶,也得不到多少人心。因此,要认认真真落实便民、利民、为民措施,力戒浮躁之气,脚踏实地做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无论是法院审判制度的设置,还是审判作风、工作作风,乃至法官的具体言行,都要贴近人民群众,都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原则。要加强审判作风建设,认真解决法院队伍中存在的搞特权、耍威风、刁难当事人等不正之风和枉法裁判问题。要加强司法救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等问题。要着力培养法官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使法官在职业活动中,充分体现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价值的承认,弘扬司法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