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关注当前信贷增长趋势

信息来源:作者:记者 张志峰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获显著成效 货币信贷过度投放会带来隐患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受到极大关注。中央再度提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原因何在?随着股市和房市的升 温,货币政策的执行是否需更加谨慎?在我国现有贷款结构制约下,货币政策转型如何把握“度”? 本报就此专访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经济下滑主要成因在国内

    问: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下滑主因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吴晓灵:中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也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速度的下滑,是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自我调整的必然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得快一点而已。

    问:面对经济下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运而生,由此对我国信贷市场有何影响?

    吴晓灵: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打消通货紧缩的预期,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对的,也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中国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国外的金融机构受了极大创伤,商业银行不敢放款,中央银行不得不代替商业银行向社会直接提供信贷。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有极大的贷款冲动,上半年的贷款额激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适度宽松不是“放纵”

    问: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目前是否适度?

    吴晓灵:中国的中央银行绝对不能采取和国外中央银行同样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要正确理解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初国务院确立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贷款增长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相对于8%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4%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2)增长28.5%,贷款增长7.37万亿元。可见信贷已经呈现过度增长的趋势。

    问:信贷过度增长,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吴晓灵:如果不采取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措施,将埋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从2003年至2007年来看,商业银行上半年的贷款量基本占全年的60%至70%,5年平均下来是65.5%。依照这个比例,今年的信贷总量将达到11.1万亿元,全年的贷款增长幅度将达35%以上。

    这样高速的信贷增长,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一时上不去,但这些钱不买商品,就可以买房子和股票。股市和房市的热度,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了。房市只有自住需求上来了才是健康的,而报纸报道房市中大部分是投资需求。大多数老百姓苦于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但房价还在上升。

    我国经济并没有彻底走出“低增长”的状况,企业利润还在下降,只不过降幅缩小,股市上涨的基础应是企业利润,目前的股市快速上涨没有基础。如果全年放出来11万亿元的贷款,会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把握机会控制货币投放

    问: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如何控制货币投放的?

    吴晓灵:美、欧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替补商业银行信贷的不足。这些操作是短期的,按周、月,最多三个月买入票据和社会上的金融资产,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都在考虑寻找恰当的时点,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寻找退出的时机。

    问:我国现有的贷款结构,对货币政策转型有何影响?

    吴晓灵:我国现有的贷款结构,是不利于货币政策转型的。我国信贷结构中,目前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51%,长期贷款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如果我们不尽早统一思想认识,尽早采取措施,就会错失良机。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绝对不能依靠信贷冲抵解决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能够对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过度投放的货币信贷对社会而言不是福音。

    相关链接:   

    天量信贷止不住中小企业“喊渴”   

    今年前7个月全国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9万亿元。但在这天量贷款中,洒向中小企业的“雨露” 并不多。记者深入湖北省部分中小企业、银行调查,了解信贷快速增长,中小企业为何还“喊渴”。

    中小企业说:“大企业像大爷,银行追着人家放贷。我们像孙子,上门人家理都不理!” 

    “铁汉子架不住三天饿,企业最怕资金链崩断。当年因为贷不到款,厂子差点熄火。”湖北汉川楚天缘食品公司总经理干学希忆起当年一脸苦笑。

    汉川距武汉60多公里,有纺织、医药食品和金属制品等三大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活跃,不少企业都曾经历过楚天缘这样捉襟见肘的窘迫。金融业内人士说,抛开缺少实物抵押不说,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差、竞争力弱,都是银行放贷的忌讳,这在县域中小企业比较普遍。汉川各类中小企业1000多家,目前与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仅150多家。

    假如说楚天缘这样的中小企业有点“土”,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又怎样呢?

    全真光电公司位于武汉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金融危机寒流中,这家企业凭借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冰层下抓鱼”。去年接到韩国一笔大单,按进度今年必须供应1000多台高清数字看板,公司急需扩产、研发等资金共5000万元,今年8月扩产资金必须到位,否则可能面临失约。厂房由开发区免费提供,公司没有足额的实物抵押,贷款申请受阻。为降低银行风险,当地政府承诺提供全额贴息,兴业、浦发、农行等4家银行在鄂机构有意接洽。担保依然不足,农行湖北省分行引进一家担保公司,将公司设备资产放大8倍作担保,但仅能贷2000多万元。抵押还不够!开发区出面协调,提出将公司知识产权进行质押。

    一位负责此项协调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说:让你听听这个过程头都大了,操作起来更难。武汉市经委有关人士介绍,全市共有中小企业13万家,占企业总户数99%,去年贡献GDP占全市47%。“去年下半年以来,信贷这么宽裕,但仅有10%的中小企业能贷到款。”一位负责人感叹。

    “世界500强中很多都是从小作坊起家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到底是我们腿太短,还是银行门槛太高?”在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湖北一位小企业老板拍案离去,“大企业像大爷,银行追着人家放贷。我们像孙子,上门人家理都不理!”

    银行说:“蒸一个包子和蒸一笼包子,花费的人、财、物是一样的,肯定蒸一笼。”

    中小企业为什么贷款难?在银行看来,问题在于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先天不足。

    中小企业贷款的第一只“拦路虎”是担保信用不足。干学希说,现在到银行贷款,人家先问有没有土地、厂房抵押。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几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十几号人,产品可能装在一张光盘里。“银行向我们要实物抵押,不是天方夜谭吗?”

    “部分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缺失征信体系,导致银行更倾向于大企业。”人行武汉分行一位副处长说。

    武汉一家银行信贷员说,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与银行打过交道,信用资料要从白纸做起,太麻烦了。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在人民银行建立征信,一切现成。“我蒸一个包子和蒸一笼包子,花费的人、财和物代价是一样的,我肯定想做一笼的业务。”

    在贷款难的挤压下,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靠自有资金慢慢滚动发展,急需用钱就在民间高息拆借。湖北一家产业园近百户企业仅有10多家曾贷到款,估计共有几亿元民间资金在互相拆借。

    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银行管理更加严格,部分基层银行放贷权上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虽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令箭”,实际上银行对风险控制更加谨慎。京山县经济局一位副局长说:由于管理体制问题,一些商业银行的县域机构“只存不贷”,成了资金的“抽水机”。县域金融日益萎缩,中小企业怎么能贷到款?

    政府说:“有些短板,企业和银行都无法补,只有靠政府出面进行超越体系的改革。”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局中小企业处处长雷培德介绍,中小企业贷款难,归到一点主要是信用担保不足,这是中小企业的先天弱势,短期内怕难以改观。信用担保公司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迈过这道坎,近些年,湖北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18家,注册资本50多亿元。受资本金限制,一些企业反映其担保能力有限。2008年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235亿元,通过担保公司贷款部分仅365亿元,担保放大功能尚有限。

    此外,近些年湖北出现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多数由财政控股,十堰等地还有纯民间资本或民资控股的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一般为3000万元。这些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壮大资本金,贷款额度限制很死,相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其力量可谓“杯水车薪”。

    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湖北省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逐年增加,同时设重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仅汉川市,近4年就拿出奖金160多万元。湖北省坚持评选金融信用县市,向社会公布,汉川连续6年获此殊荣。

    不过有人提出,目前商业银行体制构架主要是为大企业设定的。反言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考核近似“用高考试卷来考幼儿园的孩子”。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不能纠缠于具体银企利益的风险补偿,应突破现有金融体制。雷培德提出,可以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利润和风险从来是孪生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有些短板企业和银行都无法补,只有靠政府出面进行超越体系的改革。”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