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就业培训应成为国家战略
在26日进行的“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中,青年就业创业,成了现场最热烈的话题。
对各种促进就业政策措施效果进行评估
熊龙的公司“鉴东方”,是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成立的。这个出 生于1988年的四川男孩现在刚大三,所学专业跟“经济”离得很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专业。大二时,熊龙把所学的传统文化作为设计创意融合进纸制品,用这样的创业方案,杀入旨在推动大学生创新的“挑战杯”,获得银奖。奥运期间,他的文化纸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取得不错的收益。
现在,熊龙最大的问题是得不到资金支持。“即使是小额贷款,门槛也不低,我们还申请不到。”家里赞助的几万块钱快用完了,“鉴东方”不知道还能走多远。
【建议】
“国家财政、投资、产业等政策可进一步兼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产业的单位投资额对就业拉动的不同效应。”团中央提出的这条意见,引来在座代表委员热议。
“我们的研究表明,4万亿元的投资,能创造2000万个就业岗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成贵说,“但如果合理使用,将能创造8000万到9000万个就业岗位。在目前情况下,要把就业纳入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政策措施的总盘中考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也建议,目前出台的促就业政策,基本还是针对短期的,还需要考虑扩大就业的中长期政策。他同时建议,对于现在实行的各种促进就业政策配套评估措施,这样才能知道各种政策措施真正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做准备。
团中央还建议,进一步出台能缓解就业压力,可产生短期、弹性、灵活就业机会的就业政策。“比如说购买社会服务这样的公共品性质的岗位,提供给未就业人群。”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说。同时,团中央建议给予部分金融机构必要的激励和成本控制支持,促进金融机构在支持创业小额贷款方面更有作为。
发挥民间组织在就业培训中的作用
钱俊冬是个典型的80后,大学期间就开始办公司,是个“创业明星”。
回想起创业经过,钱俊冬也有过迷茫,“当时跑了很多地方,都不让注册公司,感觉很艰难。”从信息通讯、广告、教育科技到校园传媒,他的创业经历很丰富,过程很曲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尤其需要有知识、有眼界。”钱俊冬说,“所以,对青年的创业培训很重要。”
【建议】
团中央给代表委员们提供的四点意见之中,就有“大力推进劳动力培训工作,增强未就业人群的劳动技能水平,使劳动力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
“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郗杰英说,“要建立分类指导的就业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就业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彭雪峰则希望,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的作用,进行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他说,现在律协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但开展起来有困难,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就业培训应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王俊峰说,“系统地建立我国劳动力的总体培训机制很重要,培训应该有长期性、针对性、计划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强调了在大学推广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建议教育部门在高校中引入就业创业的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