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抓农业是责任,更要有感情

信息来源:作者:张 毅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历史罕见的大旱正在考验着我们。当前,北方夏粮主产区农田叫渴,麦苗告急。河南近七成麦田受旱,安徽近八成麦田受旱,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麦田受旱面积均超过一半。

    旱情就是命令。中央领导做出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全社会迅速动员起来。黄淮 、江淮、华北地区,田间地头,干部群众齐抗旱,各路专家齐会诊,机声隆隆,汩汩清泉滋润着大地。在旱区,人们再次看到,面对大事、急事、难事,我们优越的政治体制、有力的组织动员和高效的协调力度。

    这次历史罕见的大旱,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尽管国家年年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但远远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淮河地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常年降雨在八九百毫米,用不着太多机井。而遇到如此大旱,有水源的地方,农田还能得到及时浇灌,离水源远的地方,就要现打机井,否则,只有望天兴叹。其它地区也凸显了基础设施薄弱的矛盾,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仍然靠天吃饭。

    干旱还如一场“大考”,检验出了农业技术应用的差距。在安徽省怀远县,同样的旱情,紧挨着的地块,麦苗长势大不一样。有的面黄肌瘦,有的却精神抖擞。咋回事儿?种田水平不一样。生产技术直接影响抗旱能力。比方说,播种均匀、深浅适中的,抗旱能力明显增强;粗放生产的,苗情示弱。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技术。这说明,只要农业技术措施到位,面对自然灾害,仍然有可能在被动中抓住主动。近年来,国家在各地建设了一批高产攻关示范田,在这次大旱中充分展示了技术抗灾的潜力。然而,目前示范面积还很有限,更多的先进适用技术如何更加迅速、更加广泛地推广,显得十分迫切。

    大旱面前,我们看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农政策的力度。旱区一位主管农业的副省长说,抓农业是责任,更要有感情。有些基层干部抱怨,如今农业生产难组织,抗旱难发动。可后来,政府把水从江里河里引到田间地头,农民架水泵、接管子,马上行动起来了。一些农民说,就因为一亩地几十元的补贴,大伙更珍惜那几亩田了。不是农民难发动,而是他们的力量太单薄,他们的生产太分散,他们的产业太弱势,需要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需要我们带着感情帮助他们。

    在粮食连续5年增产,创历史新高的时候,2009年这次北方大旱,再次提醒我们:我国的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脆弱。因此,中央在连续发出5个一号文件,反复强调稳定粮食生产和加强农业的基础上,今年又发出第六个一号文件,仍然强调稳粮、强基础。这不是语言的叠加,也不是条文的重复,而是强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执政理念的持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我们只是刚刚搭建起“支农大厦”的框架;发展现代农业,也只是刚刚打开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希望这次大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健全。

    当前,旱情仍然没有根本缓解,抗旱仍在紧张进行,让我们全力以赴赢得主动。

    (责编:黎斐)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