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政府的钱何以如此好骗
一个只读到高中的湖北农家汉子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云南省广电局副局长”,从富民县、宜良县、东川区等地各政府部门先后骗得人民币10.4万多元!近日,他因冒充领导干部实施诈骗,被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判处7年有期徒刑。
这个骗子之所以屡屡得手,不是因为骗术高明,而是某些政府部门太好骗。譬如他一个电话打到富民县环保局,自称“省环保局副局长”,以“分担奥运宣传册”为由,要求该局购买,并提供了一个银行账号。之后,该局就汇来15600元;8天后如法炮制,电话打到宜良县司法局,自称“省司法厅副厅长”,要求该单位“分担处理礼品瓷器”,再次骗得15600元钱。
拙劣的骗术有如此高的成功率,说明某些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太混乱,官员们不把纳税人的钱当钱,同时,也说明骗子深谙如今的官场“潜规则”。
其一,官本位。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场上,只要能成功冒充上级主管部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下级就范。
其二,唯命是从。对领导的话,不可辨别对错,更不能怀疑真假。在拙劣的骗术面前,只要稍稍一分析,就会发现里面有着明显的漏洞。譬如,“分担奥运宣传册”和“分担处理礼品瓷器”之类,何须由堂堂副局长、副厅长出面?
其三,权大于法。上级领导的面子比规章制度还大。本来,即使真要由下级部门“分担”,也要有一定的手续,岂能只凭一个电话?而且,汇钱也应按既有渠道,即使是新设的账号,也应与单位名称一致,怎么可以连起码的财务规则都完全不顾?
一个农家汉子把“潜规则”运用得如此老到,表明了时下“潜规则”的盛行。这样的背景之下,心术不正的下级,巴不得有接近取悦上级的机会,一旦上级要自己“帮忙”,立马行动起来,再加上花的是公家的银子,乐得慷慨,谁还会细究其中是否有诈?
这出骗局的出现,并不是孤案。前不久,一个“王木匠”曾经骗了宁夏、内蒙古两个自治区,类似的被揭露的骗局还有不少。要防止这样的骗局反复出现,一方面应该严格政府部门财务管理,另一方面更要改变时下某些混浊的官场风气、庸俗的上下级关系。只有健全干部任用选拔机制,坚持阳光操作,严格组织程序,搞关系、买人情之类“潜规则”才会慢慢消失,假领导骗了真领导的荒诞闹剧,才有可能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