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仅是举办几次学习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那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多组织集体学习?
学习型政党,是指通过党 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全党有组织地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概念的形成,来自于党对自身学习传统的总结,也借鉴了国际上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理论。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在党成立的前夕,先进的知识分子就通过组织“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等团体,在“互质张知”的组织学习中探寻救亡图强的道路。党成立以后,毛泽东主持过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创办了自修大学。延安时期,我们党更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广泛倡导组织了各色各样的读书会和活动。1939年5月,毛泽东号召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并说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一个集中的学习过程。全党同志通过集体的学习和思想交流,总结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觉悟,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里,学习的内涵大大扩展了。它既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思想交流过程,也是一个平等的集思广益过程,更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更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口号。90年代,有学者又专门论述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简而言之,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变革组织结构,使信息充分交流,形成组织学习力,强化共同理想,促进成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最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创新能力,并使组织成为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人明确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引入了学习型社会和组织的概念和模式。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2002年,胡锦涛同志在16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了“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事实上,从2002年开始,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中央领导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集体学习,已成为中央决策层一项长期固定的制度。同时,在全党范围内,从上到下已初步建立起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有效地推进了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新要求,强调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当然,建设学习型政党,不仅仅是举办几次学习会。其中的关键是,通过组织开展领导干部的集体学习活动,既展现执政党的科学清明形象,又能引导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和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推动党内学习风气的形成。
在当前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和学习活动中,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尽量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基础理论、了解重要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其次,要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党务公开,理顺党内沟通交流机制,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有较充分的信息交流机会,增强各级党组织学习的针对性和互动性。第三,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贯彻上级精神的过程,也是汲取党员意见和智慧的过程;既是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发挥广大党员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和解疑释惑,从而真正体现党内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馆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