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李源潮为何强调官员要“知难而进”

信息来源:作者:王廷连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七日在北京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共党员特别是官员,应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待压力,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的新形势下,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强调中共党员特别是官员应“知难而进”,不仅传递了党中央对中共党员特别是各级官员的殷切期望,体现了新形势下中共党员特别是官员所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和时代要求,而且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当前面临着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正如1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所说得那样,“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将突出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突出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国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突出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突出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更为迫切的压力。”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是“知难而退”,无所作为,还是 “知难而进”,有所作为,这是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和精神状态的最好检验。也如1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所说的那样,“能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我们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因此,在困难和考验面前,中共党员特别是官员更应该“知难而进”。

    一是做到“知难要‘预难’”,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困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因头脑不清醒而失之大意,这也是人们最容易犯的一种通病。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对形势认识不清,对困难估计不充分,思想上没有忧患意识,而一旦困难来临时超出预期,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最终导致事业的失败,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为积极应对挑战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做到“知难不‘避难’”。回避矛盾,躲避困难,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态度。党员干部做到“知难不‘避难’”,就是要朝着矛盾去,迎着困难上。哪里矛盾最多,哪里困难最大,哪里就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今年我们只所以能取得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党员干部“知难不‘避难’”,敢于迎着困难上,在抗震救灾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事实充分证明,只要广大党员干部“知难不‘避难’”,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敢于朝着矛盾去,勇于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克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三是做到“知难不‘畏难’”。 我们常说,“困难虽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知难不‘畏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用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积极迎接挑战,坚定必胜的信念,做到越是面对挑战,越要增强科学发展的坚定性,越是形势严峻和困难的时候,越要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这就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坚定必胜信心,扎实做好工作,在当前情况下,我们更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