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道”确有道 不无裨益
近日五百学者云集南昌,举行“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正当其时,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我国也面临经济下滑的风险,出手十大经济措施已迫不及待,市场坚定信心也同样要紧。劲可鼓不可泄,民无信则不立。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个研讨会虽是“坐而论道”,却也契理契机,有利时局。回头看看我们的
传统文化、包括道教思想中的哲理和古老智慧,对思考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和应对严峻挑战,也多少能有所启迪。请看研讨会聚焦的热点:
一曰“法道而行与财富分配消费”。老子曾说过,我有三宝,持而宝之,其中一曰慈,二曰俭。都是美德。美国的消费文化哪在乎这些,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可着劲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寅吃卯粮,政府也大搞赤字财政。整个社会似乎都在借钱度日,比着谁“借”出水平,“借”出花样。金融创新种类繁多,信贷衍生品花样百出,你借给我,我包装了再借给你,捞一把是一把,骗一回是一回。这样一环扣一环,泡沫越吹越大,钱也越借越多。钱借来借去总有一天要还的,一旦经济泡沫破裂,金融链条断裂,就像多米诺骨牌一片片倒下去。“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二曰“顺其自然与保持社会活力”。老子讲“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告诫人们要顺应自然法则,注意人与自然的持续平衡发展。我们今天强调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把握、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如此,才能长久保持社会活力,进而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曰“修身致和与促进社会和谐”。道家的“太和万物”与“德”紧密相联,以道相通、以德相求;以道为本、以德为行。要抑恶扬善、上善若水,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施药治病、怜贫悯疾,助人为乐、助学兴教,谦虚谨慎、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力,淡泊名利、和光同尘。所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就是要人挫钝锋芒,解脱纷争,大家和合如阳光,混同如沙尘。当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不妨彼此体谅、委曲求全,就能开阔胸襟,以德报怨,便会求同存异、众缘和合。
四曰“生生不息与财富创造”。财富源源不断地创造,需要一个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力。而充满活力的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所谓“儒以治国、佛以治心、道以治身”,虽乃过头过时之言,但中国的儒释道三家,确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传统。以道教而论,“大道无垠”,生生不息。你看一个“道”字,既有昂首前进之“首”,也有奔走不息之“走”。
道教思想和道教文化,虽年代已久,蒙尘也多,精华与糟粕并存,但其中有益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藏,尚值得发掘。“道”确有道,不无裨益。
(作者为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