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副职扎堆的成因及对策
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冗官的报道一直不断。先是辽宁铁岭市有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被曝光,后是河南新乡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被晒出。近日,央视等媒体又爆料,河南省郸城县政府办公室有1名主任,9名副主任,8名主任科员,3名副主任科员,从一把手一直排到21把手,而副职达到6人以上的单 位,郸城县至少有8个。“副职扎堆”、“官多为患”问题是如何形成的?依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四大成因:
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不少地方,党政“一把手”轮换犹如“走马灯”,新官上任后总要任用一批自己信得过的人,在班子编制足额或者已经超编的情况下,往往采取 “先进后出”的办法,增加副职职数,可原来的副职又没有足够理由让他们下去,久而久之便导致本级政府副职积压。而且,一些主政官员为了将个人权力发挥到极致,控制要害部门,还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让那些自己信不过的部门“一把手”到本级党委、政府担任副秘书长什么的,清理门户,安插亲信,从而导致下属机关副职“聚堆”。君不闻,“要想富,动干部”,“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对干部过度频繁调整,不但导致冗员增多,还会滋生吏治腐败。
二是 “唯官是贵,因人设事”。中国自古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许多人都把获取权力看成个人成就的重要标识,在唯官是贵的怪圈内,权力被资本化、利益化,提拔被当成调动干部积极因素的不二法门,一些党委、政府习惯于把副职当作福利待遇,用来安抚干部,于是便因人设事、因人择官。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本应能上庸下,优胜劣汰,能官能民,能进能出,但在一些地方却很难做到,干部提拔往往论资排辈,“胡子拉碴排队等提拔”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冗员为了显示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搞出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摊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行其道,人民负担加重,形成“鱼大水浅”的不和谐状况。
三是“管事太多,庸人自扰”。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能太广,事无巨细,管事太多,由于政府自身改革不到位,很多应该还给社会组织的权力依然掌控在手中。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的确忙得不亦乐乎,但由于“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这些地方并不愿分解和下放这些权力,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强调“减副”,但那些干部所负担的职责并没有减掉,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四是 “机构编制缺乏刚性约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要领导的一句话、一个招呼、一个条子,就可以把有关政策法规抛到一边,以至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使党的许多好政策在一些地方发挥不了作用。实际情况正如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所说:“事实上,由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构筑的制度基本上是健全的,但如果束之高阁,就成了一纸空文。”按照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制度管人,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法规的特权。但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却是本末倒置、权大于法,不是制度管人,而是人管制度。
俗话说: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官多为患”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害莫大焉,必须下决心整治。而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破除“官本位”思想及由此形成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树立“人民本位”的理念,真正让制度管人,排除 “人治”因素的干扰,加强对机构编制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编制办事,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多为患”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