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项目应覆盖更多地方
拥有近80年历史的纽约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即将进行翻新,其亮点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据报道,改造完成后,帝国大厦15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削减10.5万吨,相当于1.75万辆轿车一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此举无疑为其他大型建筑的建造与翻新带来“绿色”的启示。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而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开发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纽约帝国大厦的翻新规划中,包含有玻璃窗更换为隔热玻璃、通风和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等内容,这是通过节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事例。
类似事例正在不断增多,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项目也在覆盖更多的地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8年启动“屋顶太阳能工程”,该计划一旦完成,加州每年将获得3000兆瓦的清洁电能,同时将减少排放300万吨温室气体。英国于2005年开始实施百万“绿色住宅”建筑计划,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建设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这种新型住宅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洗澡水循环处理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等。中国政府也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
节能减排并非只是政府、企业的事情,普通公民也应积极地承担义务。例如,将全球的老式白炽灯泡都换成节能灯,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亿吨;小汽车少开1公里,平均可少排放二氧化碳220克左右;放弃一次2000公里的飞机旅行,可以减排278千克二氧化碳;普通家庭冬天将室内暖气温度调低2摄氏度,夏天将冷气温度调高2摄氏度,一年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就将近1吨……
当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许多国家政府纷纷拿出自己的救市计划。不少救市计划都有这样的特点: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美国总统奥巴马着重强调他的“绿色能源计划”;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已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中,也包含了能源结构优化和减排因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去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上曾提出,应该把这次金融危机转化为实现“绿色增长”的机遇。
当前金融危机使很多国家和企业陷入困境,这种状况可能对全球低碳减排事业带来复杂影响。但是从长远看,加大对低碳经济和技术的投资,不仅有助于世界经济以更好的方式尽早走出困境,更有利于缓解长期困扰人类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一种长短期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纽约帝国大厦“绿色翻新”事情虽小却值得借鉴,因为这不仅是一座建筑的翻新,更是一种“绿色理念”的传递。
重点阅读
环保部门严把4万亿环评关
铸成中国经济"绿色引擎"
4万亿能否成为中国发展的“绿色引擎”——环保部门严把4万亿投资“环评关”
顾瑞珍 丁可宁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4万亿会不会给我国环境保护带来新一轮挑战?能否成为中国发展的“绿色引擎”?这些问题触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
“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一定要严格把关。”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今年两会上的话语铿锵有力。
在扩大内需背景下绝不降低环境保护的要求,这是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鲜明立场,更彰显了环保部门把好投资环评关口的坚定决心。
目前环境保护部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保增长”的审批举措,同时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2008年全国共关停、淘汰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1100多家,关闭小火电机组1669万千瓦,淘汰落后的炼铁能力1400万吨,淘汰落后的炼钢能力600万吨。同时还将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加大污染严重行业的淘汰率。
环境保护部负责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在“保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调结构”,地方不能够再搞“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即“两高一资”项目。
据了解,截至2009年2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受理环评申请194个,对存在环境隐患的总投资1040亿的14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等项目实行了暂缓审批或者不予批复。
“环境保护部审批项目,有一个受理大厅。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规划的、国家明令淘汰和落后的,受理大厅已经不准受理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司长祝兴祥说。他介绍,14个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的项目当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符合产业政策,但对环境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如目前石化项目对水资源影响论证还不清楚。另外,在启用新钢铁时,老、旧等钢铁是否一并淘汰也需要论证分析。“对于类似项目,环保部门一般都是暂缓或者不批。”
在保增长、扩大内需的同时,如何保证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落实,成为了环保部门考虑问题的重中之重。“我们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了‘防火墙’,归纳起来就是‘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吴晓青强调。吴晓青解释说,“四个不批”,即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环境污染重,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高及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要求的一律不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一律不批。“三个严格”即严格限制涉及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严格控制高耗能,并严格限制审批产业开发中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为名义上项目;同时,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据了解,中央财政专门拨付34亿元资金支付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省级环保部门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也已基本建成。“四个不批”、“三个严格”两道关卡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构筑,将环境保护坚守到底。“不能审批的和严格控制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项目,这是一条红线,也是一条高压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吴晓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