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的问题不少

信息来源:作者:王松河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由于近些年一些地方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上,过分强调年龄限制,刻意追求“年轻化”,甚至搞“一刀切”。比如,35岁以上的不再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40岁以上的基本不再进入县级党政班子。这种“一刀切”式的干部“年轻化”不仅不能提高、从长远看还会严重影响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nbs p;    由于刻意追求领导班子的“年轻化”,年龄稍大的干部就没有正常晋升的机会,一些年轻但能力不强的干部却优先晋升,会导致四种恶果:

    一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遍地开花。从正常来讲,一个领导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地区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为了能在年龄限内受到上级的重视、提拔,迅速往上升,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壳县”“空壳乡”的丑闻。

    二是“39岁现象”层出不穷。领导班子年龄降下来了,可是一些未经层层考核、党性修养不强的领导干部也进来了,不仅削弱了领导班子的行政能力和战斗力,而且容易“造成卖官买官”现象成风,一些干部为了晋升,不惜笼络、行贿上级,无视党的纪律,严重违反法律。在典型的“39岁现象”中的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爷宁“买官卖官案”中,涉及官员246位有70%不到40岁,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三要干部”横行乡里。一些干部明知自己升不上去,便转变“策略”,平时不下去,下去就向老百姓要钱、要粮、要命,搜刮民脂民膏,满足自己的私欲,致使干群关系紧张,严重损坏党员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加大了政府的行政压力和阻力,做了领导干部中的“害群之马”。

    第四,由于年龄的严格限制和年轻干部的排挤,致使一些年龄在40岁以上、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和良好口碑的干部在竞争中退出,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浪费。

    县乡两级基层干部跟人民群众接触最为广泛,对人民群众直接影响最大。完善基层领导干部的考核制度,“唯才是举”“德才兼备”,不仅关系到基层领导班子行政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政策的推行力度和深度,还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质量和速度。

    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考核首先是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埋头苦干的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精神的领导干部,才能提高领导班子的活力和整体战斗力,才能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中发挥积极、高效的服务任用。

    对基层领导的政绩考核应该深入浅出,由点及面。数据并不能反映全部,对一方领导的政绩考核应该看它经济是不是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社会是否安定有序、领导干部是不是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看得透、看得深,对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应当重视。

    对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年龄限制应该放宽。县乡工作,尤其是乡镇干部长年工作中第一线,确实需要一些年轻干部。但只要身体条件好、工作能力强、群众支持的同志,也应该大胆提拔、任用,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继续为群众服务。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