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信息来源:作者:张长云 刘 凯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风雨兼程六十年,历尽艰辛成伟业。六十年,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地处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的革命老区南江县在这六十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可歌可泣。六十年前,革命者用青春、热血和不屈的革命精神洗礼了南江的血雨腥风;六十年后,建设者用智慧、汗水和市场经济理念铸就了南江新的 辉煌。

    一

    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江县委、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弘扬“负重自强、团结奋进、创新争先、不胜不休”的南江精神,扎实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党建等六大建设,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南江先后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光彩事业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和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红叶之乡、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资源大县、中国楹联文化大县、中国绿色名县等荣誉称号,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支柱产业亮点纷呈。解放初期,南江百废待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南江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41.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9倍,年均增长10.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7.51亿元、11.93亿元和11.73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2.5倍、176.2倍和129.4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下降3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15.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37元增加到2008年的6827元,增长49.8倍,年均增长7.9%。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457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8144万元,增长16.8倍,年均增长10.1%;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13亿元,比1978年增长35.6倍,年均增长12.8%。

——工业经济从无到有迅猛发展。解放初,南江工业一片空白。1978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275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几乎为零。30年来,全县工业总量持续扩张,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家,实现总产值19.77亿元,增长118.6倍,年均增长17.3%;完成增加值6.68亿元,增长124.5倍,年均增长17.5%。南江矿业集团、秦巴煤炭集团、南江煤电公司等一大批重点企业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壮大。2008年底,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民营企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8年县内民营企业份额占50%以上,并逐渐成为县域经济主力军。

——农村经济从统到放长足发展。解放初,南江百废待兴;1978年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77.3%,随着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开放农产品购销市场,农业结构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农村经济步入加速发展快车道。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86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31.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1倍,年均增长8.6%;全县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78年的390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605公斤。南江黄羊、金银花、核桃、翡翠米等优势产业基本形成,百牧南江黄羊集团、桦兴食品、翡翠米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得到壮大,北牧南江黄羊集团还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南江先后有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食品品牌、9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全县特色农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2.5%。劳务经济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输出劳务人员20.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1亿元。

——第三产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近年来,全县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改变了传统第三产业“量小”、“单一”的格局。2008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3亿元,是1978年的129.4倍,年均增长12.4%。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14.9%和15.1%。以旅游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成功创建了“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南江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红叶之乡”、“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大县”,光雾山被命名为“中国人文奥运最佳人文旅游景区”。2008年旅游接待游客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69亿元,占全县GDP比重的6.1%。房地产、保险、移动通信、证券、会计、律师、家政等其他产业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二)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落户南江,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5.21亿元,是1978年的710倍,与解放初期则不可同日而语。

——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南江解放以来,县委、政府组织带领全县人民,为彻底解决交通瓶颈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掀起三轮交通大会战,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举全县之力高标准改造沙南路,修通二南路、鹿贵路、野正路,打通出入境大通道;创新投入机制,采取“一事一议”和项目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分年度实施通乡公路标美化改造和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过去没有公路或只是羊肠小道的边远乡村,如今有了宽阔畅达的沥青、水泥路或泥结石路面。广巴高速公路、乐巴铁路也将在2009年竣工,县城绕城公路已正式开工。南江以县城为中心,外通邻省、邻县,内联乡村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2008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578公里,比1978年增加3728公里。公路客运量达到43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08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8726万吨/公里。

——城镇面貌明显改观。按照“东西拓展、南北延伸、重心南移、功能明晰”和“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适度建设老城、加快开发新区”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城市拉动战略,先后实施了上下河街改造和春场坝、朝阳新区开发,建成断渠公园、三台山公园、双拥公园和春场坝滨河路、光雾山大道和米仓山大道、朝阳新区光雾山广场、党政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市政工程,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县城街道在全市率先实现“黑色化”,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品位明显提升。县城从解放前的“好个南江县,走拢才看见,大堂打板子,四门都听见”的旧貌,演变成为如今功能分区明确、自然生态融合、环境优美宜人的山水生态旅游城镇。光雾山镇、乐坝镇、长赤镇等小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县城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比解放初期扩大10.5平方公里,比1978年扩大9.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也由1978年的5.9%提高到2008年的21.5%,提高15.6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水利事业,全县新修各类水利工程2.3万处,其中人饮工程9200处,群众饮水困难初步解决,农田饱灌面积12.3万亩。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和“金土地”工程,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18.8万亩,新增耕地10.8万亩。自2004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县先后启动95个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生态建设全面加强。解放初期,南江生态良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江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治理水土流失,狠抓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加强南江河、明江河流域污染防治,累计建沼气池2.3万口,治理水土流失198平方公里,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62.6%,绿化率达到98%。南江先后被评为“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退耕还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三)机制体制日渐放活,各项事业欣欣向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南江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各项机制体制逐步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有序有效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乡镇机构改革,撤销片区办事处10个,撤并乡镇25个。深化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粮食储备等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拍卖、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一大批企业顺利转制。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以及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粮食、供销、卫生、计生、文化等各项事业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运行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社会保障功能有效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新理念,充分利用南江作为“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地震重灾县的机遇,积极申报和争取项目资金,赢得一大批拉动南江发展的大政策和大项目。仅2008年就争取国家、省项目143个,到位资金15.99亿元。积极加强与略阳、旺苍、南郑、上海南汇区、宁波江东区等友好市县的交流协作,与川威、攀成钢等大型企业合作,搭建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发展平台。2008年,我县利用省外资金3.01亿元是1978年的79.3倍。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应免尽免,贫困家庭寄宿生全部按时领取生活补助,全县特殊教育学生、城镇困难家庭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基本实现就近入学,“上学难”问题有效缓解。逗硬落实“一抓一”科技工作举措,建立健全科技科普推广服务体系,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5%。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在全市率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44.6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3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根本缓解。大力实施人才推动战略,全县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强化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民间文化团体蓬勃兴起,累计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78个、文明村20个,光雾山镇、乐坝镇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先进镇”。群众文化快速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五送三下乡”活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关心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到2008年底全县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万、2.01万、1.19万、0.73万和1.21万,年征收各类基金上亿元。加强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3万农村人口、1.6万城镇人口享受农村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5万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1.5万人纳入城镇医疗救助,6500人享受国家优抚定补,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目标。

    (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带来的是人们生活质量的质变。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28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40.96亿元,增长142.7倍,年均增长18.01%;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12元增加到2008年的4953元,增长411.8倍,年均增长22.2%。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由1978年的510元,提高到2008年的17421元,增长33.2倍,年均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61元提高到2008年的3093元,增长18.2倍,年均增长10.4%。这些数字实现几十倍的增长,大家深有感受。概括起来,百姓衣食住行主要实现了六大转变:

——衣着由朴素单调向时尚个性转变。解放初,南江人民缺衣少食,衣着单调。改革开放以来,服装面料色彩多样、质地优良。人们的穿着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饮食由极度匮乏向注重营养转变。解放初,饮食业需要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限量供应。这个票证盛行的年代物质极度短缺;今天,南江的菜场、超市、大卖场,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们对吃的越来越讲究,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

——住宅由狭窄简陋向宽敞舒适转变。解放初,住房十分简陋,土坯房、茅草房随处可见,狭窄的低矮房基本上是县城街道的主体房屋。如今,全县到处可见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楼房拔地而起。在县城,在乡镇,高层住宅区、复式楼、花园小区、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已经不是他人的专利。目前,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6.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38平方米。

——出行由徒步行走向的士公交转变。解放初,南江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直到1978年,南江乘车难、运输难问题还严重存在,成为制约县域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全县已经形成公路网络,百姓出行可有多种选择,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随处可见,不少农村家庭还拥有私家车。

——信息由口口相传向网络传播转变。过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人们对新生活最朴素的憧憬;今天,家庭电话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通信工具。目前,全县拥有固定电话12万部,入户率达58.5%;移动电话14.3万部,每百人拥有20.3部移动电话。网络实现基本覆盖,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融入了信息时代。

——消费由经济耐用到高档舒适转变。解放初,忍饥挨饿的人们最现实的需求就是希望填报肚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购买消费品从70年代的“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收音机)到90年代电脑、小汽车、商品房……家庭的“装备”变得越来越现代,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普及,要求也越来越高。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百户拥有汽车4辆、摩托车35辆、电冰箱71台、彩色电视机95台、洗衣机88台。

    (五)依法治县不断推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人民安居的重要政治保证。南江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成为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动力源,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法制意识增强。经过长期有计划的法制宣传教育,各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宪法意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基本法律制度、法律法规也不断为干部群众所掌握和运用。法治环境不断改善,法制宣传教育基本实现制度化、法制化,群众法制意识得到新增强。

——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先后推行了政务公开制、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竞争性行业项目招投标制,以及政府采购制等行政管理新做法,把行政管理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期限、违规处罚办法、监督办法等向社会公开,规范了行政工作行为,接受了社会监督;把服务的内容、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完成时限、违约责任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了承诺必践,全面提高了服务水平;把政府采购商品和服务纳入招投标范围,真正了体现公平竞争。这些做法,使公务员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政府机构质量、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不断增强。

    南江发展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殷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历届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组织,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勤劳与汗水。回顾解放60年的经验与教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一)只有始终坚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才能凝聚力量推动南江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在南江的发展进程中,历届班子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是南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财富和动力。按照“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承传历届班子成功经验,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工作的延续性;承传时代先锋王瑛精神,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坚持做到思路宽、节奏快、工作实;承传南江人朴实、吃苦、感恩的本质、精神和境界,坚持做到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坚持借力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借力于各级领导关心厚爱,借力于曾在南江工作过的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借力于在外南江籍人士的鼎力支持,借力于南江离退职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借力于南江群众的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灾后美好新南江建设。

    (二)只有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才能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解放思想是我党的一大法宝,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从我县几次解放思想的历程看,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促进了观念的大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农村土地承包解放土地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机、高效规模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民收入;国有企业改制理顺了企业产权关系,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强抓招商引资,拓宽我县投资渠道,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全面提升了我县经济实力等等。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有多高,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什么时候思想有了大的解放,什么时候就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三)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真正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经济建设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南江作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只有发展才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选择。60年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六大之后,南江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优化提升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南江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坚定不移地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全县的经济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抓手,才能充分借助外力推动我县经济跨越发展。我县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善借外力、扩大开放的路子。近年来,大力实施“开放促动”战略,树立“富商、亲商、安商”思想,积极向外宣传推介南江,以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大力吸引国内外客商,通过产业招商、驻点招商、企业招商以及节庆招商等形式,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创汇能力明显增强。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巧借外力,为我所用,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只有始终坚持以执政为民为宗旨,才能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阳光工程”,努力规范行政执法权力,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稳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整体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健全。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关注民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扩大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险覆盖面,普及义务教育,扩大开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转变政府职能,才能使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才能完成执政使命,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解放六十年,我们与辉煌同行、激情澎湃;展望未来,我们与奋斗为伴、豪情满怀,我们将珍藏起胜利和光荣的喜悦,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重新背负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继往开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矢志不渝推进改革开放,按照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南江县被列为5.12地震重灾县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突破发展,创业创富,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而奋斗!

    (一)抓项目攻重建,着力构建城乡一体新南江。按照“交通网络大突破、城镇框架大拓展、农业基础大改善”的要求,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按照“融入大环线、完善内循环”的要求,紧紧抓住全市“六路”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切实抓好乐巴铁路、广巴高速和巴汉高速公路建设配合工作。加快推进S101线县城绕城公路建设,切实抓好县内干道公路改造,大力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强力推进农村公路、车站码头和断头路建设。二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城市。按照“公山几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特点,根据党政办公区、商贸物流区、文体活动区、工业开发区的功能划分,科学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充分依托城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坚持把红塔新区作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着力打造灾后重建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山水园林社区。加快朝阳新区、大堂坝片区、西佛山小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切实抓好光雾山镇、乐坝镇等中心集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三是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新农村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农村道路和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着力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提高农村电网配送能力,完善农村信息通讯建设。全面推行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以电代柴项目,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着力打造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人居环境。

    (二)抓园区建产业,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南江。按照“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富民、生态旅游扬名”的思路,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南江。一是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园区促进财政增收。坚持“招商引资增总量、整合资源壮骨干、积极融资育龙头”的思路,加快东榆中小企业园区、乐坝商贸物流园区、坪河非金属建材园区建设。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南江矿业集团、南威水泥公司、南江煤电公司、铁山冶金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二是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园区促进农民致富。按照“一园一业、一园一特、规模发展”的思路,以广巴高速、巴汉高速、乐巴铁路为依托,着力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正直农产品加工园区、元顶子富硒茶园区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南江黄羊、金银花、山核桃、富硒茶、优质粮油等骨干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北牧南江黄羊集团、米仓林业集团、翡翠粮油集团等龙头企业,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规范发展专合组织,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狠抓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三是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园区促进市场活跃。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加快光雾山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精品景点,全面改造景区道路,年内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力开发光雾山风光画册、光碟和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增加旅游综合效益。隆重举办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打造全国知名旅游节庆,提升南江旅游知名度,让光雾山成为西部生态旅游新亮点。

    (三)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构建平安和谐新南江。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平安和谐新南江。一是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大力实施八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四难”。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有效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扎实抓好就业援助,帮助“零就业”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再就业。继续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移民搬迁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和谐。大力实施科技富民行动,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中小学恢复重建,将南江中学创建为全国示范性高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计生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和孝道文化,积极争当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三是维护安全稳定保障和谐。逗硬落实安全生产辖区负责制、一岗双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解决老难信访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四)抓党建强保障,着力构建风清气正新南江。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四个特别”、“八个更加注重”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着力构建风清气正新南江。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继续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切实增强开明开放意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两个加快见成效”的目标。按照“以王瑛同志为榜样,搞好本职工作,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要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学习王瑛精神、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的主题,深入扎实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活动,把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物质财富。二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要求,坚持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健全“让老实人不吃亏、让投机者不得利、让太平官不太平”的选任机制,着力建设一支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队伍。大力实施“百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三是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按照“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要求,逗硬落实“三问”责任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推行“板块运作”模式,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的实事。逗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营造为政清简、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的良好氛围。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 张长云  南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 凯)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