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

新中国军事建设渐然出现新变化

信息来源:作者:颜昊 白瑞雪 李宣良
发表时间:2009-10-23
字号:/

    由“泥腿子”组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了82年的建设和发展,今天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从“小米加步枪”到自主掌握军事核技术,从横渡长江的木板帆船到巡弋亚丁湾的“中华神盾”驱逐舰,人民军队已踏上了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新征程。

    

    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海军在江苏白马庙诞生,但直到开国大典时海军官兵都还没有统一的制服。海军、空军都是按照陆军的发展理念来建设。但正是这样一些由“大陆军”脱胎而来的新兵种,改变了这支军队成立20多年后的单一构成。

    国防大学政工教研室副主任公方彬教授说:“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由于国家安全威胁的方向主要来自内陆,加上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解放军主要以本土防御的陆军建设为主导。但是,武装力量必须不断适应新环境,以维护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

    公方彬曾作为基层英模代表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看1984年盛大的国庆阅兵,他与全世界一起目睹了首次亮相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当我们看到战略导弹车辆驶过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样的武器。期待着60周年阅兵能够继续给世人以惊喜。”公方彬说。

    高技术装备密集使用的海湾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军队观念更新。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大裁军,解放军在调整陆军体制编制的同时充实优化了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

    2004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司令员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军委委员。以后,这样一种组成结构得到了延续。7月20日晋升上将军衔的副总参谋长马晓天身着空军蓝色制服。马晓天只是一个代表,今天在解放军四总部领导机关里,随处可见身着海军、空军制服的工作人员。

    公方彬说:“保持军种服装的延续性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各军兵种司令员进入核心决策部门,大大加强了海、空和二炮这样的综合性立体化军兵种在军队建设理念上的权重,这是顺应世界军事技术变革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入伍塑造公民国防意识

    从“农村包围城市”等军事思想发展起来的人民解放军官兵,起初主要是一大批放下镰刀锄头拿起枪杆的农民,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在战场上历练成高级指挥官。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早在延安时期就有一批大学生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宝塔山下,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并肩作战。长期以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军人成为许多青年学生向往的职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解放军决定大规模征召大学生入伍。

    与历史上历次大学生参军热潮相比,这次大学生入伍的规模可谓空前。根据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教育部的统计,大约有12万大学毕业生和在校生今年年底将披上戎装,成为人民解放军战士。

    公方彬教授两年前就在军内建议,建设一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士兵队伍。他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走向大众,建设大学生士兵队伍难得的机遇期已经到来。

    “鼓励大学生入伍不仅仅在解放军兵源结构上带来革命性变化,士兵素质的提升必然推动军官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要重新树立公民的责任意识,大学生也要担负起保卫国家利益、参与国防的责任。”公方彬说。

    不仅如此,一定规模的大学生接受军旅生涯的锻炼,也是中国坚持的“寓军于民”思想在军队人才储备上的一种体现。

    “当代科技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信息化战争呈现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公方彬说。

    “党指挥枪”是不变的军魂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上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灾难深重。中共清醒地认识到,武装力量如果掌握在极少数军人手中,必然会形成小集团利益从而影响到军队的根本性质。

    经过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中共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并使之成为军队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成为这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的军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针对军队领导权问题鲜明地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公方彬说:“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其实解决的就是军队为谁而战的问题。它是为了确保军事力量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个别人或者个别集团所利用。”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早于人民军队成立,一手缔造并建设了这支队伍;另一方面,党对国家和人民的领导作为制度被宪法和其他法律所确定下来,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也顺理成章地由党来控制。”他说。
 

国务院参事室

主任:王仲伟
副主任:王卫民赵冰张彦通

中央文史研究馆

馆长:袁行霈 馆长致辞
副馆长:冯远

参事 馆员 特约研究员

所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