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之窗
刘燕华:跟上逆向创新潮流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创新模式。
我们可以回顾“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可以回顾近20年来,许多海外学子回国成为领军人物、骨干、带头人,为什么他们在海外学习之后变得更为出色?我们可以回顾硅谷在全世界70亿人口中吸引了多少人才,而硅谷的公司所提供的物质回报、头衔、政策在当下已未必是最优,但吸引力仍然强大。
创新指的是从创意到形成价值的全过程,包括研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包括小试、中试到产业;也包括销售、流通到售后服务等等。所以创新的整个过程是一个链条,每个环节都要是畅通的。基础研究是一步步往下推,最后走向市场,这个周期很长。电话从发明到普及用了100年,电报从发明到普及用了60年。这种长周期的研发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当前主导创新的竞争模式,已经从正向创新转向了逆向创新,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网络、需要和自组织来组织创新活动,确定了目标之后,研究产业、市场金融等各种创新模式。乔布斯当年带领着苹果公司翻身,这个实例就是最典型的逆向创新。
一项研究显示,近20年来的创新成果已经超过了过去几百年,而且知识爆发的时代,80%的创新成果产生于逆向创新,因此逆向创新已经成为主流,但是我们许多的领导或者相关部门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的转型。应该说,逆向创新的载体是平台。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的创新计划,“工业4.0”瞄准了九大新兴产业制造,而我们是瞄准了多少个技术,多少个产品,这就不一样。我们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来理解世界创新。中国目前研发经费投入已经大幅增加,发表科研论文数世界第二,但是科技竞争力在全世界排第17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仍然在传统的模式下,没有意识到新的变革,我们会在庆贺所取得成绩的同时,突然发现自己被远远抛在了后面。
所以我认为,创新生态、创新模式、创新软实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生产关系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巨大挑战,中国只有开放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补,才能与世界有共同的话语权,才能在全球的合作中实现共赢。应该说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和更高层次国际化的创新合作一定会为中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贡献。